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021年高考即将开考,考生焦虑的3个常
TUhjnbcbe - 2025/4/9 21:55:00

最近的大事件,应该就是年的高考了。首先给大家复习一遍高考的具体时间和安排——

高考全国统考在6月7日,各科目的具体考试时间:

6月7日9时——11时30分,语文/汉语;15时——17时,数学。6月8日9时——11时3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时——17时,外语。6月9日9时——11时30分,朝鲜语文/蒙古语文。其中,外语听力的考试成绩,不会计入高考成绩总分,但可以提供给各大高校,作为录取的主要参考项之一。之后,在成绩公布之后,即可在网上填报志愿了。

高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相信已经检查过了,过程中需要填写本人病史,由于特殊情况无法参加特定医院相关材料以证明,拒不参加检查项目,将不被允许参加高考。

高考前几天,家有考生的父母,会给自己的孩子做营养餐,或者叮嘱孩子一些注意事项……那家长们知不知道,其实在考前考生焦虑的三个因素,以及针对这些因素的四个有效调整方法,这对于他们考出理想的高考成绩非常有利,有助于助考生家长打好关键一仗。

01一、引发考生焦虑的三个常见因素。

面对重大事件,适当焦虑有利于临场发挥,但过于焦虑却对临场发挥有着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高考这样的人生转折点。想要平衡,就要找到根源,及时调整,一般来说,考生过分焦虑的三个常见因素有三个:

1.过分自卑。

过分自卑的高考生,容易引发过分焦虑。

究其根源,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我的状态认识不清晰、或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评价过低、或对家庭、人际关系,甚至是不愿意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等等。

2.过高期望。

与过分自卑相反的另一面,就是期望值过高,而不管这个期望是别人给的,还是考生自己给的,都是目标绝对化的一种表现。比如平时成绩在年级中下,却想要考入曾经的、工程院校或现在的双一流高校。这种高期待,特别容易引发考生的过分焦虑。

3.考试恐惧症。

考生本身心理素质弹性差,总是患得患失,左思右想,前怕狼后怕虎,最糟糕的是,还不允许自己有一丁点失误。这样一来,考生哪怕备考得很充分,但由于对后果不太能够接受和承受,恐怕在面对考场气氛时就会出现过分焦虑而慌乱完成,甚至是直接晕倒。

02二、四种有效调节方法

过分焦虑,从心理角度来看,是一种不可自控的情绪外化表现。高考,毕竟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会的大事,所以需要家长和考生一起进行,才能够帮助考生进行有效调整,主要有三个方法。

1.家长从认知上进行调整。

作为考生家长,应该做到对自己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知,并适当给予孩子鼓励。比如孩子自卑,父母可以引导他重新评估自己。具体的做法,用发展和未来思维来看待孩子,并用正向语言激励和祝福他,而不是一味打压或攀比。

比如在内心里接纳孩子的语言有:“我的孩子可以,我允许我的孩子……”而不是说:“你应该(必须)这么做。”

同时,家长也要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要知道,名牌大学绝对不是检验成功与否的标尺。

2.脱敏法。

过分焦虑,也可以说是一种情绪敏感症状,而最优的脱敏方法不是回避或逃离。恰恰相反,是需要演练,直至不再敏感。比如可以邀请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一起扮演高考老师,模拟高考场景;加强考生面对高考时的心理建设,发挥演练出健康心理功能和优势,助考生拥有健康心理管理的能力。

3.宣泄法。

关爱考生心理,就要把那些多余的情绪宣泄出来。宣泄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论是运动、听音乐、听笑话及深呼吸、冥想,还是用语言表达、书写,甚至是大哭一场,都是可以让孩子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的方式,只要有用,都可以试一试。

4.积极暗示。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回想起最成功、最自豪的画面一分钟,然后再让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复习时可以这样说:“我肯定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备考,我有能力复习好。”、“我可以全身心投入。”考试时,考生可以先想想自己冷静面对考试的画面和形象,时间依然是一分钟,然后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行、我现在很放松,心态稳定,我能正常发挥,因为我已经进入专注状态了……”

此时,不要去想考试分数和目标。

三、练习“肌肉渐进放松法”。

最后,向感觉到过分焦虑的高考学子们,推荐“渐进性肌肉放松法”,也适合经常紧张不容易放松的人群,它最早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埃德蒙.杰克逊创立,后逐步完善,是目前广为应用、具有效果的良好放松方法之一。

通过放松的反复交替练习,让身体感受紧绷与松弛,让身体熟悉和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能够起到很好的认识紧张反应、调节身心作用,最后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这种训练不仅影响到人的肌肉与骨骼,还能对大脑皮层进行较低的唤醒,且对人体各器官功能都可以进行调整。

要领:紧张肌肉,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年高考即将开考,考生焦虑的3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