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习心理咨询能看穿人心吗 [复制链接]

1#

首先这是不可能的。心理学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神,似乎学了心理学,你就成了能够随便入侵别人思维的大师了。事实上,这不可能,不管什么方法都不可能达成你这么目标,至少就目前来说。

不过,心理学还是有一些看起来能够看穿一个人的能力的。不过,仅仅依靠心理学,没有其他学科以及相关知识的辅助,那也是不现实的。心理学,只能够告诉你这个人现在是在紧张,还是一些别的什么感情。或者更确切一点,这个人为什么会紧张,他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才会紧张的?然后,带入你相关的知识,比方说一部电梯,那就能够推断,这个人有幽闭恐惧症。而这一点,已经涉及到心理疾病方面的知识了吧,所以仅仅是单纯的心理研究,并不能怎样。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就是比较普遍说的“读心术”,不知道是不是影视剧的引导问题,里面学心理学的主角可以根据自己对面的人的一些动作、表情就猜测到其内心的想法,似乎这个“读心术”是能立刻剖析站在面前的人。其实通俗来说,读心术是一种揣度他人心理状态的活动。如果你也干过猜测别人心思的事儿,那其实你也是会读心术的啦。而学术领域,AlvinGoldman将读心术定义为:基于由一个目标一阶心理状态而产生的信念之上的一种二阶心理活动。看不懂无妨,听我慢慢解释。

读心术中两个最为重要的理论流派是:

1.模仿论(simulationtheory)

模仿论认为,读心术的奥秘在于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思考自己在对方的境遇下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我们通过这种预测来读取别人的心理状态。

比方说,你现在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在地铁中更快地找到座位?这时候,你的策略就需要你把自己假设成一个即将下车的乘客,通过思考自己即将下车时会做出的行动(例如谁更为频繁地看提示牌并移动身体,谁开始整理自己的东西、补妆等等)来预测谁将下车。

2.理论论(theory-theory)

理论论则认为,读心术本质上是一种推论。人们从小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生活现象的过程中,逐渐地培养出一种“朴素理论”(NaveTheory)来帮助自身更好地解释这些现象。

读心术也不外乎如此。举例说:

工作间隙你经常看到同事摸口袋找打火机想吸烟,久而久之,你形成了一种简单的“推论”:在工间同事们摸口袋就是想要抽烟了。当你在之后看到你的同事在工间摸口袋,你就可以依据这个“理论”来推导读出他的想法。

在心理学研究背景下的读心术,和市场上津津乐道的那种“被神化的”读心术不尽相同(从某种程度来说,理论论似乎更接近我们幻想中的读心术)。心理学里的“读心”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交往、相互合作,并且建立起亲密关系。

例如:在电梯间里我们会有意无意阅读别人的意图,当别人伸手时,我们会预测他想按电梯按钮从而腾出空间,有人向内侧闭退意味着他可能认为电梯人与人空间距离太近等等。这种无时不刻在自发的阅读他人思想的能力正是保证社会生活可以延续的重要保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