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群居性的,任何独立个人的存在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人和人进行交往和沟通,这个社会才有意义。
就像一日三餐一样,社交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和避免的部分,无论通过网络的线上交流,还是面对面的线下交流,与陌生人交流或是与亲人朋友交流,这些都是交流的方式和渠道。通过这些渠道,采用恰当的交流方式,人和人就可以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关系,整个社会就会有序的运转。
反之,如果没有社交,我们的生活会难以顺利的进行下去,像战场上的士兵没有枪,它像四肢一样重要,没有它我们甚至难以行走。这就是所谓的“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所说的道理。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这个社会总会有一部分人没有和人交往的意愿,对社会交际从满了恐惧,害怕和人交流,拒绝参加一些公共活动。
对于这部分人,我们一般简单的认为性格内向而已,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我们把这种症状称为“社交恐惧症”,是本文要表达的主题。
说起MBTI,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MBTI俨然成为了他们自我诉求与情感表达的阵地和标签。
做过MBTI测试的人们知道,测试的结果分为不同的几种,简单概括来说分为”e人”和“i人”两种。
”e人”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性格外向善于交流的人,“i人”也就是性格内敛不爱交流的人,但事实上,”e”或“i”并不是简单的内外向代名词,二者是相对而言的一种结果,或许性格外向的人测试所得结果也会是“i”,这并不代表你就是一个内向的人,只是在一些事情上的思考方式不同而已。
测得自己为“i”人时,许多人会说“原来我是i人”“难怪我不爱跟人社交”“其实我就是社恐”,然后举出自己‘社恐’的例子来证明自己是“i人”。
实际上,社恐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广泛,网络上的‘社恐’与心理学上所界定的‘社恐’意义相差很多。
社交恐惧症又叫社交恐怖症或社交焦虑障碍,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患者常常惧怕与外界进行交流,并表现出不合常理的过分夸张的情绪波动和异常行为,很多时候,患者明知这种症状不合理却难以控制,长期反复甚至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剩余60%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