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0年轻人有社恐我好像对人有点过敏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是正规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提起社交,相关的热词一个接一个。

有人享受社交,自然也会有人觉得社交是一种损耗,令其疲惫。于是乎,围绕着「社交」二字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热词。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这些热词哪个戳中了你?你认为自己属于哪一类呢?

而当「社恐」们还在努力回避陌生人的眼神,努力审视自身言行以免发生“社死”悲剧时,「社牛」却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留下“社恐”们在原地瑟瑟发抖。

而令小编我没想到的是,公司一向热情的用户运营妹子居然也把自己归到「社恐」系列!在我诧异的眼光中,妹子幽幽地说:

“其实许多别人眼里热情、活泼的人也会有社恐的一面。你们看到的谈笑风生,背后是他们在使出浑身解数伪装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不瞒大家说,我对人有点过敏。”

既然大家都觉得自己或多或少有点「社恐」症状,作为一个极具科学探究精神的心理科普号,我们自然不会轻轻放过这个话题。什么是「社恐」?需要改变吗?该怎么正确面对呢?

01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当前一个尴尬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认为自己「社恐」。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对多名18~35岁年轻人调研发现,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症。其中,有52.7%的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55.6%的人对自身条件不够自信,38.3%的人将社恐归咎于性格内向。现在的年轻人为何如此害怕社交?

从医学角度来解释,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在需要与人接触交往的场景下,出现与实际处境明显不相称的恐惧害怕,使当事人的表现在当时的处境中显得很突兀,令人不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实际交际水平。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害怕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在他人面前甚至觉得无地自容,故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与社会隔离。

社交恐惧症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到了中年以后,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症状一般会有所缓解。

轻度的社交焦虑或害羞在普通人群中很常见。事实上,在网络中盛行的“社恐”一词拥有更加宽泛的意义——它已成为部分人对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的内向、敏感、害羞、自卑、讨好型人格、追求完美主义等特质的自嘲。

只不过有时候自嘲自黑的话说多了,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和自我强化,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

02从现实生活中,走到网络的「社恐」

《独居青年生活洞察报告》显示,64.83%的被调研对象选择通过社交软件结交新朋友,线上交友是不少独居青年们缓解孤独的“必选项”。

然而,线上社交能成为“社恐”青年的解药吗?答案可能正相反。

社会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曾提出“群体性孤独”的概念:

“让我们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人们在公司的董事会议上发短信或写邮件,在上课时、听报告时,发短信,网购,浏览脸谱。甚至有人告诉我一项重要的新技能——发短信时如何与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她认为,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

而将网络社交视为社交“避风港”的这一部分人群,依然有可能面临“无人点赞”、“已读不回”的新型社交焦虑。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效应叫“焦点效应”,所谓焦点效应,是指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