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因内向、害羞、不善言辞,戏称为“社交恐惧症”,每当面对社交场合都会不自觉地逃避、心慌,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情绪失控、失眠、晕厥等症状。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克服“社恐”,首先要了解“社恐”到底是什么?
恐惧,其实是进化留给人们一份珍贵的礼物,正是因为恐惧,才让人类懂得趋利避害,使得人类可以慢慢地活到今天。从这个角度分析来看,社交恐惧症的本质其实就是“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反复的受到身心创伤,而造成的自暴自弃、听任摆布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拒绝了一切的开始。
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了一项动物实验,他把一只狗关在笼子里,每当信号声响起,就给予难受的电击,狗被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经多次实验后,只要信号声一响,还未发电,狗就会痛苦地呻吟,最后即使把笼门打开,它也不会逃脱,本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习得性无助会把人们在第一情境获得的经验,错误的运用到第二情境。其逻辑是从“信号声响起——电击——痛苦”,变成“信号声响起——痛苦”,社交恐惧症的诱发逻辑就在于此。“社恐”人小时候可能在公共社交(如演讲、表演)长期受到身心创伤(如嘲笑、批评),使他们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恐惧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则愈演愈烈。
社恐简单概括就是知行不合一。“社恐”人的感性心理远远大于理性心理,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根本不相信理性上没有具体内容的道理。所以想要克服社交恐惧症,不仅要对疾病有充分的了解,重要的是直面恐惧,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循序渐进地暴露在恐惧事物中,和恐惧共存,这就是所谓的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的关键不是吓唬自己,而是要反思是什么让自己能如此恐惧,以及恐惧事物本身是否被自己夸大了,通过不断地对恐惧事物做出怀疑,从而纠正自己的恐惧心理。
恐惧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既然不能消灭它,那就不妨试着与其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