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别害怕社交恐惧症,曾国藩留下2个字, [复制链接]

1#

提起儒家的做人学问,不得不谈到“慎独”。《礼记·中庸》里提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这个词,就是从这里而来。

朱熹说过“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古人读书治学,需要掌握的是《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而“慎独”的概念几乎在每部著作中,都有体现。

但是,历史发展了几千年,年我们再谈儒家这一“慎独”思想,还有现实意义吗?答案是,有。

害怕“孤独”和“社交恐惧症”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通病之一,其实不仅是年轻人,30岁后的人更害怕“孤独感”。

比如30岁后的人非常渴望“成家立业”,他们想要30岁后,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乖巧懂事的儿子女儿、说得上知心话的好哥们等。

要是这些都没有实现,那很多人30岁的人变得焦虑、烦躁、压抑,甚至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为了调节这一种不良心态。

我们要知道:别再害怕“社交恐惧症”,曾国藩早年留下2个字,30岁后的人要尽早读懂。

成功学的宣传者,将曾国藩视为成功学的典范之一。毛泽东主席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现代很多30岁的人嚷着“跳槽”“创业”,但成功的那些名人里,一直挂着的是马云、马化腾等人。

其实,仔细翻看曾国藩留下的《曾国藩家书》你会发现,曾国藩的成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重要的是身体力行。这就和身边的90后“裸辞”创业者不同。

“雷声大雨点小”朋友圈整天分享励志鸡汤,但行动永远跟不上口号。我朋友小A,已婚一年,今年30多岁。原本是一家教育机构的老师,工资4千,家住三线城市,没房贷、车贷拖累,对她来说日子过得不错。

但突然辞职想创业,整天朋友圈秀精致的照片、收入图。最近因肺炎疫情“宅在家”,想着跟她聊聊才知道,小A做了全职太太,因肺炎疫情无法出门找工作,人又没了斗志,就只好做全职太太。

她倾诉了很多委屈,她以为只要学着博主,录视频、秀货,就能轻松在家创业,结果倒腾一个多星期,粉丝没有、播放量没有,人越做越心累,最后变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其实,小A犯了很多创业人的问题,就是做“空想家”。互联网大佬马云说“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想赚钱又贪享受,天下哪有这样美事?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早就说过“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必须要有舍才有得。南怀瑾先生说“世界上每个人都会要求别人是好人,是圣人。但对自己的行为,就会有许多理由可以原谅自己,辩解自己。”

曾国藩晚年,总结出一套处世经验“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这四条中,曾国藩将“慎独”放在第一位,可见它的重要性。

我们说“慎独”很重要,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到:“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这里说的慎独,不是鼓励你一个人住、一个人生活,而是指追求心理、人格上的成就。

《吕氏春秋》里说,“君子反道以修德。”年轻人是否注重自己的修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不知道你是否同意?

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家庭很大程度上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不仅是指学业上的优异,还有个人品德等方面,尤其是修养,更能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肺炎疫情下,全国人民多少有些手足无措,这两天朋友圈里被李文亮医生刷屏,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了李文亮医生的事迹。

作为吹哨人,终于还给李文亮医生公正的评价。他的事迹,我们除了赞叹与尊敬,没有更多的言语形容。

香港首富李嘉诚,曾说过“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30岁以后,更应该注重个人的修为,只有专注内心,才能获得彻头彻尾的改变。

年轻时的曾国藩,在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方面,一直奉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曾国藩家书》里,我们能发现有大量书信,是曾国藩用来检讨自己言行。你看很多人,整天叫着“纠结”“迷茫”,其实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比如我想做个写作家,我计划每天写字文章,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都写好分享在朋友圈,得到了十几个点赞和好评,到了第四天你突然发现我没灵感,写不出来或者分享出去没人点赞、没人评论。

然后你觉得自己不是作家这块料,就放弃了,过几天你突然发现好像做个“斜杠青年”不错,就一股脑儿地冲进自由职业者的大队伍,没多久觉得自己赚不到钱,然后又接着换理想……

《淮南子》里说“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只做给别人看,而不真正要求自己,你说这样子,怎么能够做成大事?

曾国藩对自己极严格,以圣贤为偶像,他信奉能够做到“降服自心”,离圣人就不远了。其实,这正是曾国藩苦读诗书,得来的一条宝贵的处世经验。

曾国藩认为“慎独则心安”,他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从曾国藩的话中,我们能看出他十分强调“养心”,但是我们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如何能养好这颗心,就得靠内省。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慎独,其实也就学会反省自己的内心,达到养心目的。

历史上的名人众多,然而谈到做人的学问,不得不提到曾国藩。不管是在他治家、修身,还是当官、带兵都有一套自己的经验。

后人认为,曾国藩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得益于他一生追求“慎独”。你认为30岁后,最该掌握为人处事方法是什么呢?欢迎留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