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什么害怕?
本轮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面对增长的病例数据,各种官方发布、各方的“小道消息”铺天盖地而至,不免让许多人感到害怕,整日诚惶诚恐,紧张、恐惧、焦虑情绪,担心自己是下一个“患者”,导致不良情绪。
二、从医学角度怎样解释这种害怕的心理?
害怕即恐惧是人与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恐惧来源于缺乏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未知。恐惧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机制,其实是一种重要而正面的情绪。它就像一盏提示危险的红灯,让我们保持警惕,提高肾上腺素的分泌,随时进入“对抗或逃避”的状态中,从而规避风险。所以说,恐惧对我们是有用的!恐慌是正常心理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三、过度害怕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面对当前的疫情,我们都会感到恐慌——恐惧和焦虑,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抑郁、愤怒,导致我们应对失当,甚至造成社会心态的扰动。
过度地恐惧,绝对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比如一些“恐惧症”患者,出现头昏、心慌、胸闷、颤抖、出汗、呼吸困难,认知模式(即对事物的看法)是中性事件当成危险事件,小的事件扩大为大的事件,从而选择逃跑、回避,就是自我保护得过分了。过了,就是错了,个别人这就叫“过错”,许多人那就叫“恐慌”。
四、面对市民的心理状态如何调适?
1确保信息的权威性
网上各种信息不断,学会判断和筛查信息来源,不信谣不传谣,获得正确的、科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