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喜欢成群结队,总是独来独往,甚至很少看到他们说话,也几乎没有什么社交。很多人会误以为他们这是故作清高,不把我们这些普通人看在眼里,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他们也是身不由己,因为他们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精神疾病,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恐,是心理障碍的一种,它的主要表现是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而且尽管他们自己可能知道这种表现是不正确的,但是他们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形成原因
社交恐惧症的形成原因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型社恐人格,另一种是环境影响型社恐人格。
1、先天型社恐人格
关于先天型社恐人格,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我们熟知的伟大科学家,卡文迪许。
卡文迪许从小就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父母都是贵族的后代,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一生都可以吃穿不愁。为了把卡文迪许培养成更加优秀的家族骄傲,他的父亲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当时闻名世界的剑桥大学读书。
可是他在读书期间,几乎没有交到什么朋友,几乎也不跟别人讲话,父亲担心自己的孩子长期这样下去会出事,于是就让他参加了当时贵族皇家的一个舞会,即便如此,他在舞会上也是自己开心,即使有人上前跟他打招呼,简单做了个回应,他也丝毫没有想要继续深入交流的想法。
不仅在学校如此,就连在自己家里面,卡文迪许也几乎很少有过发声。他跟他的仆人之间用来沟通的工具竟然是小纸条,每当他产生了什么需求,他就会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然后仆人照着去做,久而久之,有时候只用一两个仆人就知道卡文迪许的意思了。
他的这种社恐人格就是与生俱来的,他天生就不屑与世俗社交,他只关心他为之热爱的科学事业,虽严重社恐,几乎不和人交流,但他在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可是巨大的,影响深远的,他这一生几乎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对科学的研究了,乃至终身未婚,也称的上为科学出了自己的一生。
2、环境影响型社恐人格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很容易就患上社恐?其实很可能不是他们的错,是环境、是这个世界的问题。
说起香港演员梁朝伟,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帅气俊朗的外形,优秀的演技无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你可能不知道,他是一个严重的社恐人员,而他的这种社恐是后天环境导致的。
梁朝伟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香港穷人家庭,他的父亲喜欢喝酒,母亲常常苦不堪言,在他年幼时,经常听到父母在房间里吵架,每每到了这样的时候,小朝伟都会自己一个人躲在黑黑的角落里偷偷地哭泣,然后不断地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我哪里做的不好,是不是因为我太调皮了,所以爸爸妈妈才会吵架,所以他们都不喜欢我”
知道梁朝伟长大,他开始变得不愿与别人有过多的交往,也不喜欢可以去结交什么好友,即使他成为了万人瞩目的演艺明星,即使获得影帝桂冠,他还是那个有着社恐心理的梁朝伟。
梁朝伟的这种社恐心理,就是小时候家里环境对他的影响,小时候的那个“哭泣的小孩”一直被伤害,缺少自我认同感,缺少安全感,缺少爱,索性梁朝伟就把他直接关在直接的内心世界,不愿让他再跟世人接触,不愿再让这个世界伤害他。有位影评人曾经说过,如果不是因为社恐,这个男人的成就可能会超越李小龙
如何改变
对于先天性的社恐心理我们目前束手无策,所以先天性社恐心理只会存在于极少数的天才中,但是对于环境影响型社恐心理其实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引导而渐渐有所改善的。
1、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
想要告别社恐,融入集体,我们首先就一定要向过去对的认知偏差进行纠正,要搞清楚我们究竟这样做是对我们有益的还是对我们有害的,要明白究竟是一个开朗和自信的人更容易在社交地位中取得有利地位还是一个沉默不语的闷油瓶更能受大家喜欢,要正视社交的积极意义。
2、选择一个信得过的人进行带动
很多时候我们或许需要一两个所谓的好朋友来带动我们,他们一定要是开朗的,积极阳光的,善于社交的,这样就会跟你形成性格互补,你自己不好意思不要紧,有一个懂社交的人带你去,他就像一根拐杖,可以先帮你去探探路,这样你的恐惧也会消散很多。
3,转移自己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