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阅读约需5分提到数学,你会想到什么?没完没了的刷题?死记硬背的公式?永远搞不明白,一边出水一边进水的池子到底什么时候能装满?工作多年后,做不完数学卷子的恐惧还会伴随着你吗?……如果有些孩子以前从没学过奥数,几个月后却在知名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些孩子以前对数学充满恐惧,几个月后却开始觉得数学挺有意思。你觉得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老师才能完成这样华丽的逆袭?从“门外汉”到数学竞赛获奖“参加比赛之前,我都不知道什么是‘迎春杯’”,陈思渊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在1月中旬举办的北京数学花园探秘科普活动中,这个没有上过奥数班的5年级小男生获得了二等奖。这个好成绩让他和父母都觉得是意外惊喜。数学花园探秘以前被称之为“迎春杯”,是业内几大知名的数学竞赛之一,以难度大著称,想获奖并不容易,对于此前没有长期接受过奥数培训的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以前,一提到数学,陈思渊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又要没完没了的做题”。但在几个月前,一切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年9月,陈思渊转到北京新府学外国语学校后,他突然发现,上数学课、做数学作业是那么的好玩。陈思渊说,老师会出好多看似“稀奇古怪”但思考过程却非常有意思的题,比如“16个钉子摆成4x4方阵,以其中4个为顶点用橡皮筋围成正方形,可以围成多少个?”。“老师会在我们觉得自己已经穷尽所有可能性时,看似不经意地问一句‘那斜过来围一圈是正方形吗?’,让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陈思渊的同班同学刘钊鸣也特别享受这种“身陷迷宫中,找到唯一出口”的成就感。“有次为了一道求字典有多少页的数学题,我们小组在课后讨论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还是我发现了其中暗含的数量关系,一下就解出了正确答案”。在这次迎春杯赛上,刘钊鸣获得了三等奖。和陈思渊一样,在去年9月转到新府学之前,他没有上过奥数班,没觉得自己在数学上有专长,更没想过几个月后自己居然会去参加数学竞赛,而且还能拿奖!其实,陈思渊、刘钊鸣并不是个例。据新府学外国语学校的学术总监马昕光介绍,在刚结束的北京数学花园探秘比赛中,学校有多位同学获奖,其中获二等奖的有4年级的褚珣渊,5年级的陈承泽、陈思渊,获三等奖的有5年级的沈佳龙、刘钊鸣、赵歆瑜以及7年级的陈思汗。马老师说,获奖的学生中,除褚珣渊此前上过奥数班之外,其他学生在去年9月进校之前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奥数培训。即使是褚珣渊,在入校之后也没在课外额外补奥数,也是跟着学校正常的教学。这样的数学题给我来一打数学课曾经是很多人的梦魇。曾有专家在分析中国人为何多患“数学恐惧症”这一问题时提到,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目前的数学教育把数学教成了“术数”,丢失了数学的精髓和美感,老师变着花样出难题、怪题来“折磨”学生。这让很多人都在数学考试上有挫败感。在新府学外国语学校,为什么孩子不但不厌烦还抢着做数学题?为什么这些原来似乎“不起眼”的孩子能在数学竞赛中崭露头角?短短几个月,他们对数学的态度为何能发生这么大的转变?……要想解开这些疑惑,首先得从他们的数学课说起。田宁是新府学外国语学校的数学教研组组长。在学生们眼里,她是一位最爱拿自己出题的数学老师。“老师最喜欢买漂亮衣服。现在这里有不同的衣服款式,折扣也有不一样,有的是70%off,有的是50%off,老师一共只有元,同学们能帮老师挑件最合适的吗?”同样是学习百分数,田老师不会让学生枯燥地做题,而是会设想生活中同学们经常遇到的场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同学们“帮”老师解决问题。再后来,田老师还会带着孩子“买买买”,让学生自己开小商品市场,自己卖喜欢的货物,看看能赚多少钱,比较一下存入银行利息又是多少。这样的数学题来源于日常生活,又新鲜又有趣,孩子不但抢着做,还自觉自愿地“刷题”。这就是新府学数学课的特色之一:在熟悉的场景中引导学生自然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我不再害怕答错题“##题做错的同学站起来,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被老师点名的学生不情愿地站着,心里倍感难堪,有时周围的同学还会发出哄笑。很多人对数学课的记忆中,都有这样的一幕——因为答错题被批评。进而在一次次的批评与指责中,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刘钊鸣说,在新府学的数学课上,同学们不用担心犯错,大家会互相取长补短,“不会有不同成绩对应不同的礼物,成绩不好没有礼物的情形。不会因为答不出某道题或某次测试的失利而受到批评或指责,老师会不断地鼓励你,帮助你。”刘钊鸣说,这也是他喜欢上数学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马老师说,数学看重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