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靠谱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又一个悲剧。
对小林麻理子而言,6月28日大概是人生最不想回忆的一天。
那一晚,她与儿子洋一再次发生激烈争执。
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争吵。
喝到烂醉的洋一,用最可怕的语言刺激着她。
不久后,洋一昏睡过去。
身心俱疲的麻里子,看着满身酒气的儿子,心情复杂。
自从儿子失业后,就窝在家里。
生活的一切来源,都落到了她身上。
清醒时,儿子整天躲在房间里。
喝醉后,儿子会变得暴躁,没日没夜和她争吵。
活了84年,她历经艰辛。
却不料,在最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里,被59岁的儿子压垮。
晚上10点左右,麻里子勒死了洋一。
过了一个小时后,她拨通了警察局的“我杀了我儿子。”
我无法想象,麻里子下这个决定时的心情。
一位母亲,竟能将供养多年,视若珍宝的儿子杀死。
但麻里子不是个例。
在日本,同类型的案件正在逐渐增加。
而这些悲剧背后,一个可怕族群的真面目,正被揭开。
它的名字叫,蛰居族。
何谓”蛰居族“?
——像动物一样,冬眠在某个地方,几乎不出门超过6个月以上的人群。
据日本内阁府统计,年,日本蛰居族已超过万人。
然而8年后,这个群体的数量已经翻倍。
据日本精神病专家,斋藤环表示,年,日本蛰居族人数估计已超过万。
图:神崎雅宏的日常
纪录片《蛰居族》里,第一次全面展示了,现实生活中,蛰居族的生存现状。
他叫神崎雅宏。
39岁。
蛰居9年。
他居住的租房里,几乎塞满了杂物。
因为杂物太多,他只在固定的地方吃饭,吃完后就回到固定的地方躺下玩电脑。
他几乎不出门。
父母每周过来一次,给他带来食物,然后把放了一周的碗筷收走。
他表示:“父母到来,就是想看我是不是还活着。”
图:佐藤优太的担忧
另一个蛰居族。
叫佐藤优太。
他在大学时,被确诊为“社交恐惧症”,而后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蜗居生活。
与外界格格不入。
无法融入社会,成为一个”正常“的职场人。
他只能靠父母供养而活。
被问到未来,他很绝望:”蛰居族失去父母庇护的话,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因为没有庇护的话,我们就会死去。“
听来十分荒唐。
但在日本,这样的情况正在真实上演。
图:北京时间
年8月,NHK追踪报道过一个悲惨新闻。
一个叫伸一的56岁男人,被发现死在家中。
不是患了病。
也不是意外。
而是,因为饿死。
因为多次高考落榜,伸一高中毕业就出了社会。
又因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频繁辞职,最终丧失信心,窝在家中。
一窝就窝了30年。
30年来,他的生活全靠父母供养。
后来,父母双双病倒。
直到离世前,父母还在担忧着,毫无生存能力的伸一,该如何活下去。
父母离世后,伸一靠着社工救助存活。
有一次,社工因为繁忙,隔了10天才去探访伸一。
不料,却发现他已经饿死在家。
可悲的是,即便生命垂危,伸一依旧没有踏出家门。
你也许认为,蛰居族是活该。
但其实,蛰居族的出现,隐藏着日本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蛰居族并非天然存在。
相反,他们大部分也曾是一个健康的人,对未来有过无限期望。
不幸的是,他们生不逢时。
图:《老后破产》
在日本,有一个以年龄分割的特殊群体,叫做「团块世代」。
他们生于年至年。
曾是日本最骄傲的“经济发展推动者”。
人口约有0万。
当时,日本经济正步入高速发展,遍地都是机遇。
只要愿意付出,几乎都能赚到大钱。
每家每户都能买车买房,生活非常富裕。
然而,超速发展却撞了车,过度吹嘘的投资热潮将日本经济推向覆灭。
年,日本迎来泡沫经济年代,经济迅速倒退。
惯于安逸的人们,几乎没有抗风险意识。
生活也随之一夜倒退。
图:《老后破产》
纪录片《老后破产》中,日本内阁府说出了一个惊人真相。
「团块世代」并不富裕。
在这0万人中,20%的人存款不足万日元。
图:《老后破产》
原本,存款少也不是大问题。
如今,「团块世代」也已经步入老年,按道理也能靠儿女帮补,过上安稳晚年。
图:《老后破产》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与经济紧缩搭配而来的,是严峻的失业潮。
受到影响的,除了「团块世代」,还有他们正值壮年的子女。
据日本政府统计,28.7%的「团块世代」需要照顾老人,还有31.7%的甚至要支援子女。
「团块世代」所处的是最为艰苦的夹心层。
“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让他们一辈子都在为生活奔波。
纪录片《老后破产》中,一对年过六旬的新美夫妇,说出了难处。
夫妻俩在经济腾飞时,一直勤勤恳恳工作。
23岁时,两人收入都不错,于是组建了家庭。
然后,迅速有了2个孩子。
有车,有房,有不错的收入,一家四口过得十分惬意。
后来,两个孩子都成了家。
这个家族逐渐壮大,新美夫妇以为,他们会就此安度晚年。
图:《老后破产》
但过了60岁后,生活发现了突变。
儿媳意外离世。
儿子被裁员,举家投靠他们。
图:《老后破产》
67岁的丈夫,只能再次投入工作。
家庭的重担,再次落到了这个老人的肩上。
然而,不管如何努力,家庭的收支依旧面临严重赤字。
图:《老后破产》
儿子也在失业潮中,被迫啃老。
他原本是公司一名中层职员,收入足以支撑自己的小家。
但如今,却连温饱都成问题。
图:《老后破产》
新美家不是个例。
相反,这是日本如今最常见的家庭模式。
也是蛰居族蔓延的前身。
同样是纪录片《老后破产》。
据日本劳动力调查显示,与父辈同住的子女数量已达万。
其中,收入不稳定的占51万。
而失业或打散工的,高达63万。
这部分人年龄均在35-44岁间,正是一个家庭的中坚力量。
图:《老后破产》
中年失业。
这个打击足以摧毁一些人的余生。
一方面,市场价值骤降。
如果不是实力过硬,公司压根不会考虑中年职员。
因为,又贵又难调教。
另一方面,精神压力大。
试想,你把人生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一家公司,但换来的却是残酷的淘汰。
这种落差,能压垮太多人了。
图:《蛰居族》
比如,前文的神崎雅宏。
他曾是公司里,一名兢兢业业的基层员工。
但在失业潮中,他失去了工作。
后来,不管他如何努力,都找不到工作。
渐渐地,他产生了逃避心理,不再愿意接触外界。
最后,才成了靠父母供养的蛰居族。
图:《无缘社会》
蛰居族会对现实产生巨大的厌恶。
他们认为,自己是被被现实生活淘汰的人。
于是,一退再退。
从一个屋子,到一间房子,最后到一张床。
图:《无缘社会》
他们还会失去面对面的社交。
先是退到虚拟社交,却发现只要和真人对话,就会被伤害。
最后,他们的世界里,只剩下“称心如意”的AI。
图:《无缘社会》
为了应对失业潮,政府设立了相关补助。
但这份补助,却成了压垮蛰居族的最后一击。
没了工作。
混吃等死。
宛如废物。
人生,就此完全失去价值。
图:《无缘社会》
纪录片《无缘社会》里,一个44岁的男人自杀了。
他原本有一份正职。
后来,在失业潮中被辞退。
他不放弃,又找了一份派遣工。
但最后还是被辞退了。
他彻底失去了人生意义,在绝望中选择了一了百了。
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况恐怕会蔓延至未来。
因为,年长的人无法退休。
就业岗位就会被霸占。
没有经验的年轻人,也难以顺利进入职场。
纪录片《无缘社会》中,给出了一个日本政府统计的数据。
约有60万日本年轻人处于失学、失业状态。
年龄在15-34岁。
代表着,日本的未来。
图:《无缘社会》
这些孩子多数来自贫困家庭。
父母被困失业。
或是打着散工,勉强过日子。
一个高三的男生,希望去专修学校学习。
但看着父母为生活焦头烂额的样子,他无法说出口。
最后,他放弃了这个愿望。
连带一起放弃的,还有对学习的热情。
图:《无缘社会》
升学无望,他便打起了散工。
希望帮补家用。
最后,因为频繁缺席,他被学校退学了。
图:《无缘社会》
另一些学生,好不容易熬到毕业。
他们希望,通过学校引荐,能够成功找到工作,顺利进入社会。
但现实无比残酷。
因为学历不够,他们连便利店店员都很难应征上。
图:《无缘社会》
这个时代的日本年轻人,要面对的考验更加严峻了。
父母离异。
家庭贫困。
就业岗位稀少。
全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他们小小的肩膀上。
他们只有十几岁。
但日本的社会现状,容不得他们拥有十几岁的矫情。
他们必须迅速长大。
才有可能,在动荡的社会中,顺利活下来。
不然,只能沦为蛰居族的一员。
图:《无缘社会》
写到这,我连连叹息。
蛰居族的出现,带着太多无奈和心酸。
他们中可能有活该的分子。
但大部分都不过是,日本泡沫浪潮下的牺牲品。
他们拼了命在社会上谋得一个位置。
却发现,不管如何努力,都躲不过被淘汰的未来。
图:《老后破产》
犹记得,在《老后破产》中的一个老人。
他已经69岁。
却为了要照顾97岁的母亲,在退休后重新开始工作。
他失望于自己的无能。
既无法帮助失业的儿子,又无法给予年迈母亲该有的安稳。
面对镜头,他沉默许久后说:“如果到最后,钱都花完了,我可能会想到自杀之类的事情。”
他的脸上,满是皱纹。
岁月磨平了他的精力,也磨平了他对生活的盼头。
而这只是日本的开始。不是结束。
作者:有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