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一个让人感觉到不安全的一年,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都发生了哪些事情,新冠疫情继续肆意蔓延搞得人心惶惶,东航飞机失事让很多人惊魂未定,坐飞机时战战兢兢,洛佩希访台,造成台海形势紧张,好像一度要打仗了,还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被杀,俄乌战争爆发,经济下行,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等,这些事情都让我们感到紧张、不安全。
社会上有很多人患有神经症,比如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甚至新冠恐惧症,而这些神经症的底层因素都是恐惧和不安全,我们很多虽然不是神经症,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不安全、担忧、恐惧的事情。比如我们害怕失败,担心自己达不成业绩,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害怕自己不如别人,害怕自己事业找不到工作,害怕自己不能升职加薪,害怕自己买不起房子和车子,买了房子车子有害怕还不起房贷车贷,很多父母害怕孩子竖在起跑线,害怕自己不被人喜欢、害怕被拒绝,害怕自己被时代抛弃等等,还有,很多人现在非常内卷,有一种错失焦虑,就是担心别人干了什么事情而我没敢,我就落后了。还有学习焦虑,别人都在学习,我不学就被社会抛弃了,就跟不上时代了,在焦虑驱使下结果买了很多书,结果一个月了就看了几页,又自己产生深深的自责。
以上这些事情让我们的身体和神经时刻处于紧绷和焦虑的状态,而不能处于放松、平静的状态,怎样让我们从这种不安全的状态解脱?今天和大家分享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包含了脑科学、哲学、心理学领域最前沿的思想,是解决我们精神痛苦的终极方法。
1、专注当下,从心理时间中解脱
我们人和动物、植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具有大脑皮层和前额叶的部分,而动物没有,人有了大脑皮层我们就有了分析、总结、逻辑、判断、归纳、想象以及语言的能力,人类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以及科技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具有大脑皮层,也让我们具有了平行思维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在现在这个地方,我们的思维可以想到过去,想到侏罗纪时代,想到老子、孔子、孟子,也可以想到未来,但是动物不行,动物缺乏平行思维的能力,所以动物永远不会因为过去的不好的事情而得抑郁症,也不会因为未来潜在的危险而感到焦虑,但是人类会,我们人类的大多数痛苦就是因为思维纠缠在过去或未来而产生的。
我们的痛苦都是因为脱离当下时刻,也就是我们沉溺于过去和未来无法自拔让我们产生痛苦,所以我们要专注当下,当我们的注意力专注在当下正在做的这件事情时,我们就摆脱了心理时间,也就是不在胡思乱想了,不再胡思乱想就不会痛苦、焦虑。我们大脑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不可能即在做当下的事情时还同时对未来感到焦虑,或对过去感到抑郁,如果我们感到了焦虑,一定是我们的大脑脱离了当下时候,没有沉浸在当下的这件事中。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个故事,一个人问得到高僧,你在开悟前和开悟后有什么区别,高僧说开悟前我每天做的是砍柴烧水做饭,这个人问,那开悟后呢?开悟后我也是砍柴烧水做饭,这人说那不是一样吗?大师说开悟前,我砍柴的时候想的是烧水,烧水时想着的是做饭,得道后我砍柴时想的是砍柴,烧水时想着的是烧水,做饭时想着的是做饭。有很多人也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就是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就是要我们的思维专注在当下。
当任何时候,我们觉察到自己胡思乱想,感到痛苦和焦虑时,一定是进入了心理时间了,这时我们要做的不是陷入这种思维的反刍当中,而是立即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做你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将注意力拉回到你的呼吸,觉察你每一次的呼气和吸气。
2、认知融合,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用庸人自扰这个词不是为了攻击大家、讽刺大家,而是为了将观点更清晰、更直白的说明,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时刻,就是很多时候,我们经历艰难,好像再也坚持不下去了,这可能是一个认知融合,美国有一个作家叫马克吐温,他说我这一生当中充满了无数惊心动魄的时刻,但是现在回过头看,很多事情都没有发生。
什么是认知融合呢?说的简单点就是思维认同,我们认同了我们的思维,并且认为它是真的,举几个例子:
大家都看过恐怖片,当我们看恐怖片的时候,其实是没有鬼的,但是我们被吓得够呛,这就是一种认知融合,因为我们大脑认同了危险,认为危险是真的。
我们都听过一个成语叫杞人忧天,一个杞国人担心天要塌下来,成天惶惶不可终日,我们都会觉得好笑,天怎么会塌下来呢?但是在这个杞人的认知中,天真的会塌下来,这是一种认知融合,虽然我们不会像这个杞人一样担心天会塌下来,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其他的认知融合,比如一个妈妈会想,如果别人家孩子都报班了,我家孩子不报,我家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了,从而产生严重的内卷,给孩子疯狂报班,这就是一种认知融合,又比如一个学生想,我如果考不上一个一流大学,不考上个清华北大,我这辈子就凉凉了,又比如一个丈夫想,我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我可不能到下,我倒下了,我失业了,我们这个家就完了,这也是一种认知融合,一个人很自卑,什么事情都觉得自己不配,任何好事都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是认知融合,还有,觉得别人老师针对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这可能是认知融合。
要破解认知融合,就要提升现实检验能力,大家觉得正常人和精神病人有什么不同?就是正常人有现实检验能力,而精神病人没有现实检验能力,他们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想象,但是很多人往往也会陷入这种无意识中,缺乏现实检验的能力,检验什么呢?就是这件事是不是事实,我又没有有没有夸大、有没有扭曲事情导致的严重性。
当我们能够看见自己想法中的非事实的部分、夸大的部分、扭曲的部分的时候,我们就能从这中思维认同中解脱出来,进而从这种不安全的、焦虑的幻想状态中解脱出来。
3、掌控边界,改变可以改变的,接纳不可以改变的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人生有两件事情,一件是我们能掌控的事情,另一件是我们不能掌控的事情,其实在二分法的基础上可以再分成三分法,也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我们能够掌控的事情,比如我自己要怎么想、怎么做、怎么选择,第二类是这件事情我们部分可以掌控,部分不能掌控,比如说打乒乓球,樊振东和马龙两个人打球,两个人都想赢球,不是说我想赢就赢,能不能赢球一部分取决于自己,一部分取决于对手,又比如我们去面试,能不能成功也是一部分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表现,另一部分取决于面试官对我们的评价,谈恋爱也一样,还有,很多人自恋式的认为自己可以改变别人,其实能不能对方能不能改变,一方面是我们对对方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方愿不愿意改变,当对方不愿意改变的时候,我们还非要让对方改变就会有冲突,很多夫妻就是在改造对方的过程中产生冲突,最后矛盾不可调和而离婚。黄执中说过一句话,调整期待以符合现实,改变现实以符合期待,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了我们可掌控和不可掌控的智慧。
第三件事情是我们完全不能掌控的事情,比如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这些事情。
人生的智慧就是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不要在自己不能改变的地方抱怨、内耗,而要在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上做到极致,但是很多人他们之所以痛苦,就是他们在不能改变的部分怨天尤人,而在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却什么都没有做。王石说当我要放弃的时候,我先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尽到最大的努力。
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向出版社投稿,结果被退稿,他觉得很受挫,想要放弃,后来想他,书能不能出版我决定不了,但是把书写到极致是我应该做的,后来他又修改,再投稿还是被拒绝,然后他又修改,来来回回修改了多版,最终他的书出版成功,这个作者就是在自己掌控范围内用力,最终取得成功。
埃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拒了一个例子,当我们陷入泥沼时,我们不能说算了,我认了,就让我陷入泥沼吧,或者抱怨命运的不公,为什么让我陷入泥沼?因为陷入泥沼这件事是我们不能改变的,而是基于自己能够掌控的部分,看看能做些什么让自己摆脱陷于泥沼的困境。
最后送给大家神父尼波尔的三句话:愿上帝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愿上帝赐予我平静,去接纳我不能改变的,愿上帝赐予我智慧,去分辨哪些我可以改变,哪些我不可以改变。
以上三种方式是我们在不安全的时代给予自己安全感,以及化解我们内心恐惧、痛苦的终极方法。有句话说,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希望以上文字能够给在疫情肆虐的当下的有缘人一些心理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