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年人的写作恐惧症,病根在ldquo [复制链接]

1#

近日,一位男孩的“暴风哭泣”甚至被新华社报道。

哭泣的原因,非常合理——老师规定的作文题目是“放学路上的风景”,但是这个男孩家距离学校只有米不到,放学回家的路程实在太短,苦于看不到什么风景,所以嚎啕大哭。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巧合的是,朋友的孩子最近也遇到了一个颇有难度的作文题目——“在月光下散步”。

多么诗意的题目,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可都在月光下散过步呢!只是老师给出的时间比较短暂,要求当天晚上酝酿作文思路,第二天在课堂上写作。

当晚回家,在夜幕降临以后,我这位朋友非常负责任地牵着娃的手出去散了个步,母慈子孝,气氛融洽。唯一的不圆满在于当晚是个阴天,没能见到月亮。即便如此,也没能难倒母子二人,就如同演话剧一般,假装天上有个“呼作白玉盘”的大月亮,感慨了一番,第二天娃就去写作了。

听说,班里一位有个性的男孩说:“月光下散步属于无聊的行为,有什么可写的!”这句话,怕是要把李白杜甫也要气活过来了。

对于写作的恐惧,是怎么生成的?

从孩子到大人,对于写东西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可以说,这种恐惧是从幼年遗留下来的。

当年的我们,完成作文的核心在于数字数。一个个字的数,为了凑字,还要算上标点,最好多几个省略号。写30分钟的作文,15分钟要用在数数上。再长大一点,考试的时候,那些作文纸的格子上标明了“”“”的字样。眼瞧着自己的作文离那条标准线还那么远,就会不由得心慌起来。

这样的阴影一直延续着。如今,在工作中写个报告、写个总结都瑟瑟发抖、抓耳挠腮。每当领导布置个写作任务,第一句话永远是“多少字?”唯一的不同就是,现在可以看word里的字数统计,而不再需要人肉数了。

写作恐惧症,还能治好吗?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病不治也罢。毕竟写的报告、总结不会被评分,顶多就是重写。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病不难治,核心就是“真情实感”。

《怀孕》

《我的理想》

《诗一首》

《穷不过三代》

其实,在课堂上,所有的老师都会强调写作的真情实感。会告诉学生写作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要真看、真听、真想,这样的作文才有生机和活力,才有感染力。

但是,孩子们不能理解这种“高度”。毕竟他们还处于生长发育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尚未达到成人的水平,依然是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

其实,如果放任不管,随着孩子的阅历逐渐增多,比如让孩子在十年以后写“在月光下散步”难度就降低很多了。因为十年中,有很多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月光之下,自然就有了真情实感,这文章也就好写了。

只是,家长和老师等不了孩子自然发展,毕竟前方还有各类选拔考试在等着他。既然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的动作,教师和家长的协助是完成高质量作文的核心步骤。

简单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帮助的重点:

1

全面理解作文题目

(揣摩题目本意)

写东西的关键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路上看到一朵花,就要想到生命与自然;月光下看到一个人默默地抽着烟,就要想到忧愁与孤独,(虽然他只是犯了烟瘾)。说得学术化一点就是,见微知著。

我们不能把以上的揣摩完全归类于“矫情”。对于尚未理解“真情实感”含义的孩子来说,适当的“矫情”就是把他们领进门的方法。知道了描写方法,才知道原来月亮可以代表家乡,可以引发思念,可以产生“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2

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善于仔细观察(别跟同桌写的一样了)

如果大家都从花想到了自然,都见到了一个默默抽烟的人,那就落入了千篇一律的俗套中。所以,要引导孩子们想一些不一样的,可能幼稚,可能并不深刻,那也没关系,一步步来。

只有米的回家路,碰到什么小动物了?看到了几种交通工具,都可以是引发思考的线索。月光下的散步,听到了什么声音?闻到了什么气味?周围是喧闹还是安静?也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切入点。

3

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以防真的没有什么可写的)

实在没什么可写的,作业也得必须交啊。这时候就得开发孩子想象力了。

回家路上和月光下,你希望看见什么?不想看见什么?就像我的朋友一样,阴天散步就得想象天上有一个“白玉盘”。

朋友的孩子说了,同班一个聪明有灵性的女同学就写了一篇想象中的在月光下散步,写得很美,因为她知道真实的月下散步怎么都写不美。呵呵,真是个小机灵*儿!

写作文,不是写新闻报道,一定要实事求是,能够表达某种态度、情绪就可以了。如果可以想象出一个得当的态度或情绪,其实就已经找到写作的精髓了。

不过,如果家长自己也不知道“放学路上的风景”和“在月光下散步”究竟要写点啥,那…孩子们就只能自求多福了。看来,写作恐惧症会传染。

推荐阅读

看好拔丝必涨工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