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罗伯格里耶和新小说 [复制链接]

1#
终于有点话题,可以说说新小说了,或者罗伯-格里耶。一一般来说,西方人写的小说,西方的批评家总是近水楼台,分析得细致、到位一些。熟悉普鲁斯特的读者,都知道普氏在哲学上受柏格森的影响很大,柏格森的专长是研究时间、生命哲学,在《追忆似水年华》里,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于是好多的研究文章都从这个角度去切入解读。上回看到一本文学批评史类的书①介绍,偏有一个叫乔治·布莱的学者,写了本《普鲁斯特的空间》,“《追忆》的叙述者回首旧地,旧地永远是那段生活的见证;人物与早期的环境相连,然而,当他从一种背景进入另一种背景,我们却看不到中间状态。因此,空间并不是均质的。为了克服这种分散而不连贯的现象,《追忆》的主人公采取了若干措施:旅游、不断变换角度、画卷。‘普鲁斯特的时间是空间化并列的时间’、构成艺术作品的空间。”显然,在布莱眼里,对普鲁斯特而言,空间就是一切。这一说法招至很多人的指责,对这些人而言,《追忆》一书里的贡布雷、威尼斯等从来不是空间意涵里的一座座城镇,而是“时间”的标志。更有意思的是,不要以为乔治·布莱对时间没有研究,看看他的处女作的书名也能吓人一跳:《人类时间之研究》。二也正是基于上述语境相隔的例子,虽说自己手头有一些罗伯-格里耶的中文译本,然而除了了解这个作家描写物比人更来劲这一点,其它方面,诸如哲学渊源、语言风格,就不太了解了。反正是看了书,也不敢说。说老实话,对新小说新在哪里,与哪一文学潮流相较出新了,我并不能厘清,也无法述说。这个问题让我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却因为刚看到的一篇有关福柯的文章②,终得稍稍舒解。这篇名为《关于小说的讨论》的文章,是年9月由福柯主持的一次讨论会的记录文本。讨论会上最风光的人物并不是福柯,而是J·P·法耶,也是个小说家,写有小说《间隙》。法耶大概是憋坏了,长篇大论的演说占据了整个讨论会时长的大半。不过我喜欢他,他很坦白地谈到了有关新小说的好多地方,让我受益多多。讨论会谈论的主角,就是罗伯-格里耶。一九六三年时,他的《窥视者》《嫉妒》《在迷宫里》等代表著作大多已出版。法耶在讨论会的开头,就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说法,他总结出两个西方现代小说的源头及谱系,这两个谱系“重影相互聚合,在二十世纪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几乎汇在一起,相互碰撞,继而再次分离。”(一)亨利·詹姆斯——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伍尔芙——克洛德·西蒙。这一谱系的共同之处是:“讲述的都是潮涌般的、变幻不定的、隐蔽的东西;隐蔽的潮流。这些体系的小说形式无不根植于某种思想、某种哲学、某种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法耶随后罗列的作家与哲学家的谱系是:亨利·詹姆斯——其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普鲁斯特——柏格森;乔伊斯——这个人太复杂,法耶说“他那里什么都有”,有经院哲学,又说乔伊斯的暂居地与弗洛伊德相近;另有一位与会的讨论者桑吉内蒂后来提到,写《新科学》的维科是“乔伊斯的世界观的出发点”,这一点显然更值得重视。(二)卡夫卡家族。卡夫卡——萨特——加缪——罗伯-格里耶——鲁塞尔。这一体系的小说,讲的是“此在”“存在”。除卡夫卡外,这个谱系的哲学渊源很明显是写《存在与时间》的海德格尔。法耶说卡夫卡受通魔法的巫师迈里克的影响;鲁塞尔想到的只是于勒·凡尔纳;至于罗伯-格里耶,他曾回答过什么是新小说这一问题,他说:新小说已经很老了,就是卡夫卡。格里耶也说过海德格尔的名言:“人的境遇就是存在。”下面所列的罗伯-格里耶的一些话语与理论,既可进一步了解这一谱系小说的相通之处,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格里耶的作品:(1)在这个小说世界里,姿态和物体将首先存在在那里,然后才成为某某东西。

(2)将来的主人将呆在那里,而不是去寻找自己的伦理价值。

(3)应该找回那些坚硬的、干巴巴的物体,它们藏在后面,原封未动,像以前一样陌生。

(4)应当确定距离,确定物体在那里,确定它们仅仅是物体,每个物体都被限定于自己,而且凝止不动。

三提了这些含混而晦涩的理论,我还是得回到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上来,即:新小说新在哪里。如果一位读者初读罗伯-格里耶的《嫉妒》,想在书里面寻找哪怕是《围城》式的情节,他注定是要失望的。因为格里耶根本没想到“情节”,这书里没有“故事性”,没有悬念,当然也就没有可读性。这种小说,和人们通常挂在嘴边的“小说”一词的义涵,有着相当的认知距离,这或者可以说是新小说,最表面化的“新”的一面。其实,熟悉西方现代小说的读者对此都有相当的了解,而不会如澳洲一位学者那样闹笑话。这位学者读了高行健的《灵山》后,撰文说,这部小说不可卒读,读书的过程好比是受刑。关于这一点,格里耶初出道时,也受到了法国批评界相同的指责,罗兰·巴特挺身而出,为此断言:只有‘不可卒读’才体现了文学的最终目的,因为它向读者的期待心理进行了挑战。巴特向来力贬“可读性”作品,推崇“可写性”文本——读者不知怎样读,只能靠想象(边读边创作即“写作”)。③事实上,我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