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焦虑型人格2 [复制链接]

1#
当焦虑成为一种病想象一下,如果杰洛的焦虑因某些不明原因而有增无减,他感到越来越紧张,心里只想着可能发生的灾祸,让他夜不能眠,无法专心做事;于是,他的家庭医生将他转介给精神科,后者或许会将他诊断为“广泛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者的表现,为没来由或过度地担心,以及以下三种症状:·自主神经系统过度活跃:心悸、流汗、发热、尿意频频、喉头发紧等。·肌肉紧张:震惊、(背部、肩膀、下颔)疼痛痉挛,甚至造成疲劳感。·对周围环境高度警觉:感觉被窥伺、极度兴奋、因焦虑而无法集中精神、睡眠紊乱、易怒。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疾病,需要接受治疗。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心理结合药物的治疗,心理治疗中的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已被证实具有相当的疗效,我们在本书末也会简单提到。在此,我们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提出以下建议:一、学习放松:练习放松,以帮助患者自行控制过度的焦虑反应。二、认知重建:心理师协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的焦虑思维。特别是帮助患者重新评估被自己高估的危险之严重性和可能性。但心理治疗有时要辅以药物治疗。首先,因为患者痛苦难当,必须尽快得到缓解;其次,就像很多其他的心理病症一样,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在某些病例中比单独一种疗法更为有效。目前,医生主要使用两大类药物——抗焦虑药和抗忧郁药;我们在下表中分别列出这两类药物的优点和缺点:

抗焦虑药

抗忧郁药

优点

效果好且快速。

有症状时服用。

方便服用、耐受性佳、无危险性。

是根除某些焦虑症状最有效的药物。

无药物依赖和嗜睡的副作用。

可同时治疗焦虑和忧郁的症状。

缺点

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出现嗜睡、暂时性的记忆力或专注力减退,以及药物依赖。

对严重焦虑只有部分效果。

作用慢,需服用几周方能见效。

在治疗初期,焦虑症状有时会加重。

有时无效。

抗焦虑药和抗忧郁药的选择,属于医学范畴的决定,需依据患者对自身症状描述情形,再予以评估诊断是否开药。为了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抗焦虑药几乎是治疗初期的首选药物。而对于某些严重的焦虑症,辅以抗忧郁药则往往能提高治疗效果,并在随后的治疗中减少抗焦虑药的剂量。事实上,焦虑型人格者若希望获得药物治疗,其所使用的药物与广泛性焦虑症相同。我们再来听听那位最终决定接受治疗的杰洛,又说了些什么。其实,我觉得我已经习惯焦虑;对我而言,这就是正常的生活:我会前往就医,是因为我的妻子。她越来越受不了我紧绷的状态:我开始不断地询问她一些日常事物的安排进度。例如,带孩子去施打疫苗、填写这样或那样的行*表格、预约装修工人到家里来等,实际上妻子都会打理好的事情。另外,我的睡眠状态不好,尤其是度假回来之后,有那么多的待办事情要做,令我十分焦虑。我先去看家医科,医生开给我抗焦虑药,并告诉我如何服用:在难熬的时候连续吃几天,但绝对不能超过平时的剂量,其他的时候尽量不要吃。这确实对我很有帮助。我周末开始服药,以适应药物的作用,并且看看会不会让我入睡,然后我根据每天的情况继续服药,一颗或两颗。这种药不会改变我的个性,我依然会对一切做出预期风险的假设,但感觉压力减少了。虽然,妻子察觉出这种药对我起了作用,但她不大喜欢我吃药。所以,她带我去咨询一位她朋友推荐的心理医生。我犹豫着去见了那位医生,因为,我一点都不想“诉说自己的问题”,心理医生理解我的想法,所以建议我先学习放松。经过六次咨询之后,基本上,我已经学会如何深层放松,并籍此改善睡眠状况。其中最有效的,是心理医生教我如何在一天中坐着不动,闭上双眼,进行的小小放松,以纡缓我的紧张(当然,我知道我并没有彻底放松下来,不过至少紧张减少了一些)。现在,我每天都会尝试这样的放松法好几次,尤其是在打完电话后和坐在车里等红灯的时候;同时,我也会做几十次的腹式呼吸。接着,心理医生建议我开始接受真正的心理治疗,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偶尔吃点药,再做一做放松,我就已经觉得好多了。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有时简单的放松方法,就可以带给患者很大的帮助作用,且很多的人(尤其是男性)会觉得这样就足够了,或许有人会说:“可是杰洛并没有解决他的焦虑问题啊!他只处理了自己的症状,却没有解决根本的病因,只有接受诸如精神分析这样的深入治疗,他才能了解自己焦虑的原因,并让症状彻底消失。”我们在向患者建议药物治疗(“是啊,药物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或放松治疗时,经常会碰到这类质疑。很遗憾,与很多人的想法相反,目前医界对过度焦虑的原因仍旧缺乏清晰了解,这些原因因人而异,以现阶段的研究结果,如果每次都说要“根治原因”,那只能是自命不凡的夸夸其谈。焦虑从何而来?原则上,这个问题既有遗传因素,也与教育和生活环境有关。首先针对遗传因素,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发现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焦虑症,焦虑症患者的一等亲中有四分之一也患有焦虑症。此外研究双胞胎的病例发现,当其中一位患上广泛性焦虑症,并且两人是同卵双胞胎,也就是“真正的”双胞胎时,那么另一位就有二分之一的罹病机率;但如果两人是异卵双胞胎,那么另一个的患病几率就只有六分之一,也就是说跟普通的兄弟姊妹没有差别,这里所说的是焦虑症,而不仅仅是“焦虑型人格”。话虽如此,也有其他的研究证实,焦虑型人格的特质,也有部分的遗传因素,其次是环境因素。某些相关研究已证实,在焦虑症患者中,恐慌症或广场恐惧症,以及“生活事件”,例如:断交、搬迁、丧事、工作变动等,在焦虑症爆发的前几个月会更加频繁地出现。另外,学者也注意到“童年时期遭遇丧亲或分离”,可能也是导致日后出现焦虑问题的最大原因。正如其他所有的人格障碍,焦虑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很可能源自“易感性的遗传基因”和“成长环境”的随机结合,有时,还要加上某些创伤事件的因素。对于精神分析师而言,过度焦虑,也就是他们所称的“神经质焦虑”,是童年时期未能妥善解决的无意识冲突所表现出的症状。在精神分析师看来,杰洛因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件而焦虑不安,是为了对抗一种更深层的无意识焦虑,而这种焦虑与他早年经历的某个或某些生活事件有关。因此,这种日常焦虑反映出的,是某个杰洛没有意识到的过去问题,透过精神分析,杰洛可以在与分析师的沟通中,重新体验自己过去的情感经历,从而意识到其焦虑的真正根源,最终得以解脱。这一理论听来极为诱人,原因如下:精神分析的四大优点·使患者自认其症状,具有某种可以理解的含意:这是一个令人深受鼓舞的理由。因为,它让人们更愿意相信,对于自己的痛苦存在某种“解释”,并可以从自身的过去中发现它,而不愿只承认自己的焦虑或许只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等含混不清的产物。希望了解各种原因,对于人类而言极具吸引力,很可能本身就拥有某种治疗的效果。·患者希望借助“深层”治疗获得彻底帮助:精神分析是一段不停深入剖析自我的过程,相对于一般心理咨商,时间短且无连续性,可以使患者快速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虽然,某些精神分析师表示,无法保证完全治愈患者。·精神分析主张“自己疗愈自己”:当然,这是在某位心理师的协助之下,但重点是,无须药物或心理师直接的治疗。一般而言,精神分析会辅以引人入胜的参考读物,就连非专业人士也可以读懂的著作(尤其是佛洛伊德)。虽然大部分精神分析师并不鼓励患者自行去阅读精神分析学专著,但很多患者都会忍不住去读,因为他们暗自期望可以更快地理解自己的困境,让治疗获得显而易见的进展,或是自己也可以成为精神分析师。·精神分析是一种长期的治疗:这常常会令人安心(因为“我的心理师会一直陪伴着我”)。此外,如果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治疗,病情仍未出现好转,这并不会被视作一种失败,而仅仅表示分析工作还不够深入。然而,这些理由并不足以建议所有焦虑患者,都去接受精神分析或分析式心理治疗。为什么呢?首先,这种治疗法要求具有某种兴趣和能力(对过往感兴趣;有能力进行口述和自由的联想;能够忍受含糊不清、失望受挫,并对长期疗效有所期待)。其次,目前所有的心理治疗研究都表示,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法敢自称对所有的病症或患者,皆具有最佳的疗效。现在,心理治疗中最受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