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74665.html“每次如果能够避免打电话,都会如释重负。”
“对方主动取消了自己一直想推掉的聚会,内心窃喜。”
“想到要在陌生场合做介绍,就紧张到不行,甚至想要生病请假。”
……
以上种种现象,看着十分熟悉。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电子化生活下,很多人都成为了社恐患者,最舒服的时刻是躺在家中,身处喧哗反倒会焦躁不安。
可是,人是无法避免社会交流的,因此,社交恐惧症,已经被称为世界第三大精神健康问题,仅次于抑郁症和酗酒。
而《社交恐惧症》一书就专门针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作者王宇,是南京森知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担任江苏卫视、《金陵晚报》、《东方卫报》等媒体心理专家,咨询案例近例,治疗时长超小时,在理论和实践都有丰富的积累。
他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自身从业多年的经验由浅入深对社交恐惧症进行了全面讲解,一步步向读者展示了,什么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的起因,以及如何治愈社交恐惧症。
01极易被伪装的社交恐惧
谈起社交恐惧,不少人会认为性格内向就是社交恐惧。其实,很多性格外向的朋友也会有社交恐惧。主持人何炅就曾经在节目上坦言,“我其实挺害怕跟陌生人聊天。”只是,主持人的工作就是跟陌生人聊天,聊得多了,慢慢也就不那么害怕了,只是,依旧本能地喜欢自己独处。
所以,那些看似在各种聚会上谈笑风生,朋友众多的人,说不定就是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
作者王宇在《社交恐惧症》中,把社交恐惧分成了六大类:
对视恐惧:回避与别人的目光接触余光恐惧:认为用余光看人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脸红恐惧:极易脸红,但又无法接受表情恐惧:对自己的表情不自信手抖恐惧:害怕时容易手抖口吃恐惧:介意口吃凡是患者认为会丢人,被他人看不起的举动,都会引发他的不安,这就是社交恐惧的表现。
曾经看到一个网友说,他从来不在小摊上买水果,因为害怕开口问价格。
还有人说,自己一般不出门,如果出门的话,一定会戴上帽子、口罩,无论冬夏,一身黑衣服,坐公交时永远坐在最后一排。
诸如种种。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社交焦虑与社交恐惧是有所区别,一般来说,社交恐惧会影响到生活,引起人较大的痛苦,并且至少持续六个月。
02社交恐惧症的源头
在《社交恐惧症》一书中,作者用了很多文字和案例描写社交恐惧症的源头,可能是内心的自负,也可能是自卑,或者是因为爱的缺失,也可能是因为对金钱、权力、地位的执着。
其中有一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老好人的压抑。书中讲到一个案例,有位70多岁的老奶奶因为自己的胳膊不小心跌断了,不能照顾90多岁的婆婆,便觉得自己很没用,因此抑郁了。
这就是典型的老好人。为了维护他人眼中的完美形象,完全不顾自身需求,情愿牺牲自我,委曲求全。即使偶尔冒出任性的想法要拒绝他人,也不敢说出口,内心总担心,万一拒绝后别人有意见怎么办,那些人冷嘲热讽的眼光实在是让人难受。
可是,人总有欲望,当欲望总被压抑,内心该有多痛苦。久而久之,便变得害怕与别人交流,生怕对方又提出什么要求。
03真正的治疗,是找回自我
正如世上所有的不安都有去处,所有的病症都能找到解药。
看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位夫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不幸,便去求一位长者指点,她问长者,
“你总和我说要爱自己,可是我要怎么爱呢?”
长者问她:“你厌恶自己什么?”
那位夫人说道:“我丑,我弱,我愚,我痴。我一无是处,活着只是他人累赘。”
长者便指着门外说道:“请你出去和站在门口的那个小女孩说句话:你丑,你弱,你愚,你痴。你一无是处,活着只是他人累赘。”
那夫人感觉这样做太残忍,不忍心地摇摇头。
“其实这么残忍的事情,你已经做了。”
那夫人一脸疑惑,长者意味深长地告诉她:“你每天都在对自己做这件事啊。”
社交恐惧的的痛苦不正是如此吗?长年累月的“不配感”,导致无法正确接纳自己。
作者王宇在《社交恐惧症》里提到,认识自己的最终目的,是成为自己。
认识我是谁,知道我要干什么。
面对现实很难,我们或许无法接受一个平凡普通的自己,于是只能不停地伪装成别人眼中完美的人,可是,我们不必完美。
是继续做一个病人,还是做一个普通人,选择权都在我们手中。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才是真实的我们。笑,世界便一起笑,哭,只有你独自悲悯。
学习着爱自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也是我们要终身修行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