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社交焦虑障碍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 [复制链接]

1#

《社交焦虑障碍》诊疗规范

编者序:国家卫生健康委于年11月23日发布了《精神障碍诊疗规范(年版)》,此版精神障碍诊疗规范,内容涉及16大类、余种临床常见精神障碍。16大类精神障碍包括: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所致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及相关障碍、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分离障碍、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进食与喂养障碍、睡眠障碍、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起病于儿童少年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和成瘾行为所致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年版)》中的第六章为《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和社交焦虑障碍这5种常见类型。

本篇介绍第六章《焦虑障碍》的第六节《社交焦虑障碍》。

第六节社交焦虑障碍

一、概述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anxiety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惧症(socialphobia),是指在一种或多种社交或公共场合中表现出与环境实际威胁不相称的强烈恐惧和(或)焦虑及回避行为。典型场合包括公开演讲、会见陌生人、在他人注视下操作,或使用公共卫生间等。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往往在公共场合中承受极大痛苦,精神和躯体上的焦虑症状极易使患者竭尽全力避免社交场合,严重影响其社交关系、生活质量和职业前景。

社交焦虑障碍的年患病率差异较大,为0.5%~2%,美国高达8%。年发布的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社交焦虑障碍的年患病率为0.4%,终生患病率为0.6%。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的年患病率相仿,城市与农村的年患病率相仿,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1.5:1~2:1,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社交焦虑障碍发病年龄较早,一般起病于儿童中期,中位起病年龄为10岁,但就医年龄通常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社交困难是社交焦虑障碍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社会技能培训可以预防或减轻社交焦虑症状,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低、社会经济地位低、单身或者离异、共病抑郁障碍等。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社交焦虑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与遗传和环境因素高度相关。一般认为,遗传因素会增加社交焦虑障碍的易感性,一级亲属罹患风险增加2~6倍。社交焦虑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为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一些假设。磁共振波谱(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等研究显示,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前扣带皮层、杏仁核、纹状体内代谢异常,杏仁核和脑岛过度活化与社交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SSRIs类、非选择性β1与β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改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症状,因此可以认为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与5-HT、肾上腺素、催产素水平有关。另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社会压力源的高反应性也与社交焦虑障碍中的社交回避行为的增加有关。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社交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患者因在社交或表演场合过度害怕被他人审视和感到尴尬,导致明显的痛苦或功能损害。成人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回避以及脸红、出汗、心跳加速等躯体症状。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回避社交活动或情境,包括在他人面前说话或表演、结识新儿童、与教师等权威人物交谈或以任何方式成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