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十六)
一、大众传播
1.定义:大众传播是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的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2.特点
①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
②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
③大众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
④大众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体确定的;
⑤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
二、人际传播的应用
1.讲课:指健康管理师充当“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方式,向目标人群传达健康知识、信息、技能,启发目标人群的健康意识、动机的过程。
2.同伴教育:是以同伴关系为基础开展的信息交流和分享。所谓同伴是指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活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也可以是具有同样生理、行为特征的人(如孕妇、吸烟者、吸*者、某种疾病的患者等)。同伴教育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
(1)征募同伴教育者:同伴教育者应具备如下品质:
①在与同伴交流时,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并且有感召力;
②具备良好的人际交流技巧,包括倾听技巧;
③具有与目标人群相似的社会背景,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
④应为目标人群所接受和尊敬,并成为目标人群中的一员;
⑤应持客观态度、公正立场;
⑥有实现项目目标的社会责任感;
⑦充满自信,富有组织和领导才能;
⑧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
⑨对同伴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有符合社会健康观的认识,在同伴中应成为行为的典范。
(2)培训教育同伴者:通过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人际交流技巧培训,使同伴教育者了解项目目标,干预策略与活动,了解同伴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与其他干预活动进行配合;掌握与教育内容有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掌握人际交流基本技巧和同伴教育中使用的其他技术,如组织游戏、辩论,电脑使用、幻灯片等。
3.演示与示范
是教育者结合教育内容,采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使教育对象学习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的教育方法。
三、常用传播媒介
(一)针对个体的传播材料
1.传单,放置于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直接入户发放;开展义诊时、举行大型健康讲座时发放。
2.折页,折页可以放置在卫生服务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供居民自取;也可以门诊咨询或入户访视时发给居民,并进行讲解或演示;还可以组织居民围绕折页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有奖问答。
3.小册子,适用于较为系统、全面地传播健康知识、信息、技术;以文字为主,适宜于有阅读能力的人群使用;可发放到有阅读能力,并且愿意与周围人分享的人手中,如社区骨干。
(二)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
宣传栏、招贴画/海报、标语/横幅、DVD、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都属于大众传播材料或媒介,其中针对群体为宣传栏、招贴画或海报、标语和横幅、DVD。
(三)针对大众的传播媒介
1.报纸/杂志;
2.广播/电视。
(四)新型媒介的应用
1.互联网;2.手机。
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十七)
一、健康教育目标
1.计划的总体目标:又称计划的目的,指计划执行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总目标是宏观的、长远的,描述项目总体上的努力方向。
2.计划的具体目标
健康教育计划具体目标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做答:
Who——对谁?
What——实现什么变化(知识、信念、行为、发病率等)?
When——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
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
Howmuch——变化程度多大?
具体目标按照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还可分为:健康目标、行为目标、环境与*策目标、认知目标
例:某社区经过健康教育诊断后,确定心脑血管病是影响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重点干预的行为包括改变高盐高脂饮食,定期测量血压、血脂,以及高血压患者遵从医嘱服药。
(1)教育目标
在项目执行三年后:
①使项目地区85%的成年人了解正常的血压水平和血脂水平。
②使项目地区85%的成年人相信改变高危行为有助于控制水平。
③使项目地区80%的成年人掌握测量血压的技术。
(2)行为目标
在项目执行三年后:
①使项目地区75%的成年人能做到每年测量一次血压;
②使项目地区90%的高血压患者能够遵从医嘱服药。
(3)健康目标:在项目执行三年后,使项目地区成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80%。
二、制定干预策略
1.教育策略:核心是教育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从影响健康的因素角度讲,既作用于倾向因素,也作用于强化因素。
①大众传媒活动如电视节目;
②通过印刷媒介开展的活动,如分发小册子;
③人际传播活动,如入户指导;
④因地制宜的社区活动,如义诊;
⑤民俗、文体活动,如庙会、赶集等。
2.环境策略(作用对象是影响行为的促成因素及物质环境、条件)
如在某企业职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健康教育中,食堂提供低脂、低盐的食物,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一些锻炼设施的,属于环境策略。
3.*策策略
*策可以支持并促使这些行为得以体现,*策策略还可以通过影响资源配置、环境改善,从而促进健康行为乃至健康。如制定有关工间操制度,轮班制度、减免住院分娩费用的*策等。
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十八)
一、营养素
1.定义:营养素是机体未来维持生存、生长发育、身体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
矿物质元素中:
①常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较多,大于体重的0.01%,每日膳食需要量都在mg以上,常量元素包括:钙、镁、钾、钠、磷、氯、硫;
②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小于体重的0.01%,每日膳食需要量为微克至毫克的矿物质,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包括:铁、碘、锌、硒、铜、钼、铬、钴;氟属于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
维生素有14种:
①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②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叶酸、胆碱、生物素。
3.植物化学物: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保护人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作用。分类: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多酚、蛋白质抑制剂、植物雌激素、硫化物、单萜类、植酸等。
二、碳水化合物
(1)血糖生成指数(GI):指分别摄入某种食物与等量葡萄糖2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比。
(2)建议中国居民膳食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为占总能量摄入量的50%~65%(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
(3)对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也作出要求,即应包括复合碳水化合物淀粉、不消化的抗性淀粉、非淀粉多糖和低聚糖等碳水化合物;限制纯能量食物,如糖的摄入量,以保障人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及改善胃肠道环境和预防龋齿的需要。膳食中的淀粉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和薯类食物。
三、脂类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所消耗能量的40%~50%来自体内的脂肪,其中包括从食物中摄取的碳水化合物所转化成的脂肪。
(1)天然食品中的油脂及脂肪酸结构多为顺式脂肪酸,人造*油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可以使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而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因此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食品中若含有反式脂肪酸,必须在食品营养标签中明确标示。并指出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克,应少于每日总能量的1%。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2)脂类的生理功能:
①供给能量(每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生37.67kj的能量);
②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③维持体温;
④增加饱腹感;
⑤提高膳食感官性状;
⑥类脂的主要功能是构成身体组织和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3)必需脂肪酸:指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主要包括:亚油酸和α-亚麻酸。
必需脂肪酸的生理作用:
①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③参与胆固醇代谢;
④参与精子的形成;
⑤维护视力。
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十九)
一、蛋白质
1.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人体氮的唯一来源。
2.分类:
①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不但能维持成人健康还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②半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有的数量不足,比例不适当,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③不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3.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由食物提供。
种类: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简记:携一本亮色书来)
非必需氨基酸:指在人体内能够自己合成,食物中缺少也无妨。
4.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蛋白质未经消化不易吸收,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主要在小肠。
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氮平衡常用于蛋白质代谢、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和蛋白质需要量研究。关系式:B=I-(U+F+S)
5.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①构成身体组织;
②调节生理功能;
③供给能量。
6.蛋白质互补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
原则:
①食物的生物学种属愈远愈好;
②搭配的种类愈多愈好;
③食用时间愈近愈好,同时食用最好
7.蛋白质推荐摄入量:按提供的能量计算,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能量摄入量的10%~15%,《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版)指出:成年人蛋白质每日推荐摄入量(RNI)为:男性65g/d,女性为55g/d。健康管理师轻松拿证陈老师(福利私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