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社交恐惧丨理性认识,自我调适,必要时寻求 [复制链接]

1#

在现实生活中,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也不敢与别人打交道等“社交恐惧症”症状,一度被认为是“胆小、内向”,其实这是对社交恐惧症的认识缺陷。今天就来了解下社交恐惧症是什么,该如何调节。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有些人明显而持续地害怕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境,经常觉得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注视、观察和议论。他们害怕因为行为失当而陷入窘境或招来羞辱,所以总是逃避这些场合,即使身处其中,也一言不发,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以至于常常被人忽略,就像是隐形人。身处人群中,会使他们面红耳赤,心跳加速,产生强烈的恐慌,严重的会进行回避,不敢做公开演讲,不愿去参加家长会,不想参加同学会,不敢去相亲,不愿参加无聊的聚会等等。

社交恐惧症不等于内向
  内向是一种中性的性格特点,多数是表现为在生活中社交需求比较小,但需要社交的时候并没有害怕心理。社交恐惧症更多的是表现为焦虑,在社交前可能表现为害怕别人说他笨拙,害怕不能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害怕对方没有回应。总结来说,就是社交前会有很多顾虑,且大多是不好的预测。在社交中担心别人对他说的话不感兴趣,担心没话可说。在社交后可能会觉得别人对他的印象已经是不好的了,否定自己。轻度不善社交,非精神障碍
  轻度不善社交或不喜社交并不是精神障碍。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指出,诊断社交恐惧需要符合以下各条标准:
  ■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注视,通常导致回避社交场合;
  ■在恐惧场景中出现脸红、发抖、恶心、尿急、尿频的症状;
  ■症状必须是焦虑的原发表现,而不是继发于妄想或强迫症状等其他症状;
  ■焦虑必须局限于或主要发生在特定的社交情境;
  ■对恐怖情境的回避必须是突出症状。
  社交恐惧通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被批评被否定。症状严重者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社会功能受到损害,不能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甚至可引起完全的社会隔离。三大主要因素导致社交恐惧症01遗传因素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子女患社交恐惧症的概率是非社交恐惧症患者子女的3.91倍。所以如果家庭中,父母有社交恐惧的情况,自己也需要稍加注意一些。02心理成因
  从小自己经常被父母贬低,极其自卑,或小时候被父母过高要求对待,认为自己只有非常完美才配得上被接纳,或更有甚者一些家庭对孩子童年时期曾经有过被情感虐待、情感忽视的经历导致的不良心理性格也是社交恐惧症的重要成因。03成长经历
  有些孩子可能会经受校园暴力,或在人际交往中体验了语言暴力的人会很容易感觉在社交中不安全感等等,这些会严重影响他们对交友的判断力,会形成一种僵化认知,认为人群中都是不安全的。

如何缓解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在早期主要表现为社交焦虑,树立自信心和降低对自我的要求都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从内心接纳自我,无论是优秀还是缺憾,都属于自己,真正的接纳自己的不足之处,尝试去挑战畏惧的事情,带着焦虑努力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会积累成功的经验,进而让人更加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自我调适,运动、放松训练、培养兴趣爱好对缓解紧张都有一定的作用。

疾病性社交恐惧需治疗

如果社交恐惧很难缓解,那么就要考虑是否已经到了疾病的程度。社交恐惧存在一定神经生化的改变,单纯的自我调整可能无法解决,这时就需要科学规范的系统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例如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的使用,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治疗等,严重者更需要物理仪器辅助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