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保健科作为全区中老年疾病诊疗专科,为给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全科医护强化培训学习,提升专业诊疗水平。整洁明亮的病区,优雅舒适的休养环境、整体专业技术过硬,逐步把科室打造成了一方集保健、养生、治病、调理于一体的中老年人专业保健之地。
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4月27日上午,市民王女士怀着激动的心情,将一面锦医院监察室。“这些年,母亲病情反反复复,没少给保健科的医生和护士们添麻烦。回想起在保健科病房里的一幕幕,我内心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感激!……”
说至动情之处,王女士不禁泪流满面……
3月初,王女士的母亲在我院保健科病区住院,老人脑萎缩常年不能自主活动,病情危重,入院时已处于昏迷状态。照护难度大,无疑给医护人员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对老人的悉心呵护却从未削减。
王女士说,令她难忘的是3月8日晚,母亲生命垂危,科室副主任王洪安立即带队展开抢救,王洪安整夜守在监护仪旁,严密观察病情,彻夜看护,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护士王逸云每次给老人打针拔针,总会轻唤“大姨”,来唤醒老人的意识……
更难忘的是老人不能自主排便,已便秘多日,给予常规通便药没有明显效果。3月14日夜,一直嗜睡的老人因便秘致腹胀、腹痛,面色潮红,身上不停冒虚汗,家人心急如焚。应用开塞露纳肛无效后,值夜班的刘克进主任边戴手套,边和家属解释,毫不迟疑地俯身半跪在地上,开始为老人掏便。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刘主任为老人掏出了约克的大量干结硬便,帮助老人解除了痛苦。
“感谢刘主任!这种事儿,俺们当儿女的可能都未必做到……”。对患者的感激,刘主任只是轻轻一笑。据同事们说,用手帮患者排便,他早已不是第一次做,为不止一位的患者解决了难题。
沟通用“哄”,增加老人们信任依赖科里曾住过一对八十多岁的老两口。大爷是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四年,创面常年不愈;阿姨则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焦虑恐惧症。医护人员经常找他们聊天,耐心指导用药。几天后,阿姨的焦虑恐惧明显减轻。刘主任每隔三天为大爷换药清创,出院后也不间断跟踪治疗,一月后回访,阿姨睡眠特别好,大爷糖尿病足愈合四分之三,家人特别满意。
还有一位退休教师,身患多种内科疾病,医院就诊、治疗效果始终不理想,辗转来到保健科住院。曾经酷爱旅游、摄影的老人被困在病床上,终日心情不佳,沟通不良。
护士长带领护士们耐心和他沟通。对别的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像哄小孩一样详细介绍讲解;出院时,将患者送进电梯;疫情期间一人一陪,有时候陪护忙不过来,护士们主动承担起了帮助买饭、换衣等事情……
经常有活动不便的老人,医护人员全程陪他们下楼去做检查,帮忙推车,解答家属疑惑……在这样和谐的诊疗环境中,老人耳濡目染,也渐渐安下心来,配合治疗。“刚开始,这位老人对我们并不是很信任,我们严密观察病情,悉心照护,帮助患者短时间内病情明显改善,后续又制定了长期治疗方案,并随访优化,老人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又能自由活动了。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到现在成了科室的‘铁杆粉丝’。”
上门服务,志愿服务延伸入家家住环秀街道的李大爷今年已90多岁,也是科里的“老熟人”了。近期,老人由于家庭琐事诱发头晕,引起焦虑、失眠等情况。通过电话随访得知后,科室团队来到老人家里,上门为他进行简单检查,并心理疏导、指导用药,帮助老人得以好转。
据了解,科室常年来,一直持续推进开展护理延伸服务,志愿者上门为患者进行导尿、留置尿管更换、膀胱冲洗、采血、置管护理等,并为上下楼梯搬动不便的老年人查体。通过常见疾病健康宣教,提高老人们的健康素养认知。一系列温暖走心的服务,打通老年人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也深为患者和家属认可,深受好评。
深耕生根,润物无声。医院保健科以“老年友善”为契机,围绕服务质量提升,持续优化完善院内外各项护老、助老服务措施,为患者及家属带来更多的服务“超值体验”,将医院的一张张温暖名片。
采编/宣传科范学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