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是一个性格憨厚,寡言少语的人。
他有着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整天躲在自己的房间,没有什么朋友,平时只和家人来往,几年来都没有人上门拜访过他。
常年的孤单生活已经让他忘了怎么样去与人交流,周围的人也慢慢习惯了他的沉默。
而她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拉斯的生活。
她是拉斯从网上订购的一个真人大小的充气娃娃。
拉斯疯狂爱上了这个娃娃,和她说话,给她讲笑话,帮她打理生活。
他用轮椅推着女友逛街,并得到小镇上善良人们的接纳。
最后,拉斯逐步建立起对自己和他人的信任感,告别了“妻子”,真正地融入了社会。
这是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充气娃娃之恋》里讲的故事。
电影虽然设置了一个温暖而治愈的结局,但是却将“社交恐惧症”这一主题推到了人们面前。
每个成人都生活在社会,都在社交,感觉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占比很少?
错了!
很多我们印象中,跟社交恐惧症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人,都深受其困扰。
《奇葩说》的“辩论之神”*执中,曾在采访中坦言,小时候他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最痛苦的时刻就是在班上做自我介绍。
站起来他沉默不语,讲不出一句话。全班同学目光全都看向他,渐渐地大家开始切切私语,到最后老师不耐烦地说“坐下”。
从他站起来到坐下全程一言不发。
直到他误打误撞进入辩论队,才开始学会如何和别人对话,慢慢不再焦虑。
女神江疏影近几年来参与了很多电视剧,屏幕上她熠熠生辉、靓丽自信。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样外表光鲜亮丽的女神,内心竟然是一个害怕社交,不自信的小女孩。
她在一档《说出我的世界》中获得演讲冠*,勇敢地讲出了自己恐惧社交的心路历程。
拍戏的时候他会反复琢磨导演的这个眼神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自己演得不够好?灯光师的这句话是不是在责怪他?
这样担忧焦虑的感受,被她无限放大,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更害怕与人交流,害怕让别人看到不好的自己。
网上有一个扎心的短片《社交恐惧症的生活》,不知道你是否看过。
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会害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看到别人他们会紧张,不敢正视对方;高度敏感,对方的任何一句话都会让他琢磨好久;人多的地方他们就会很不自在,上台更会紧张心慌;线上可能话很多,但是一到线下就容易瞬间冷场尴尬;聚会时不知道该聊些什么,把别人抛出来的梗也不容易接住……
总之,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能一个人呆着,他们就会选择一个人呆着,和人接触会让他们感到巨大的压力。
在《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中,是这样定义社交恐惧症的:
社交焦虑是一种特殊的焦虑,是当一个人处于有可能被他人评估的社交场合时,产生的恐惧等不适情绪。
社交焦虑的典型特征是在别人会如何看待自己这件事上过分紧张。
受困于社交焦虑的人们会害怕自己在别人眼中不够好,甚至假设别人会拒绝、评判自己,他们的想法往往过于偏执,对情况的思考和判断也比较负面。
社交恐惧其实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问题,它是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
大部分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面对社交恐惧时,比较常见的应对方式有两种:
01、回避
能躲则躲,能藏则藏。
他们会尽量地让自己远离社交场合,即便他们身处社交场合,他们也会让自己尽量回避与他人交流对话。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中,作者安娜.威廉姆森是英国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她的工作要经常参加工作聚会,而这些社交场合是她内心恐惧的,在书中她这样描述:
“我尴尬地站在房间的角落里,拿起了我的精神寄托——手机,让自己看起来正忙着别的事物,而不是个没有同伴的可怜人,我感觉自己很蠢,在别人看来也一定是这样的。”
02、强迫
这类人虽然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非常排斥与人交往,但是他们会强迫自己去交际,他们觉得强迫自己多参加几次社交就能慢慢改善。
但是事后往往发现这样的社交会让他们内心疲惫不堪,进而产生更深的挫败感,会更加抗拒和回避社交,容易进入“社交恐惧——回避——强迫——受挫——更加恐惧——彻底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而社交恐惧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工作上因为社交恐惧,我们会错失很多机会:看着那些实力不如我们的同事,在领导面前侃侃而谈,而社交恐惧症的人只能默默地坐在角落,不敢展示自我;感情上同样如此,面对心仪已久的女孩,社交恐惧症的人迟迟不敢主动邀约。即便他们鼓足勇气迈出了第一步,约会往往也会以尴尬的冷场收场;社交恐惧的人往往缺少朋友,他们内心不是不渴望友情,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与朋友开心融洽的交往。他们渴望靠近,却又害怕靠近,最终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社交恐惧的苦,没有体验过的人,不懂。
很多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童年没有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长辈不善言谈或者是忽略这方面的培养,又或者命令式的要求孩子去学会人际交往,从小让孩子对于社交产生了抵触和恐惧。
而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不将社交恐惧终止,它将很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变成代际创伤。
美国社交焦虑症协会曾公布数据:全球约有7.9%的人患有社交焦虑症,平均每人中有13人患上此症。
而在中国这个比例也不会低,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应该如何自愈?
01、用“认知重构疗法”来缓解我们的社交焦虑。
所谓认知重构,就是重新构建我们对于社交的认知。
我们需要意识到一点,我们的想法并不等于事实。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焦点效应spotlighteffect,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