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江门日报
“这个不错”“那个也挺好”……对于很多人而言,“选择恐惧症”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在网购、点餐时都难免会出现难以抉择的情况,从而浪费了大量时间。
“选择恐惧症”是一种疾病吗?怎样走出“选择恐惧症”?为此,记者采访医院心理科二级心理咨询师陈宝嫦,为大家解惑释疑。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梁爽
通讯员潘瑞媚
“选择恐惧症”不是病
“选择恐惧症”也叫选择困难症,一般表现为在面对选择时会非常困难,难以做出让自己满意的选择,甚至想要逃避。
“它不是病,而是一种心理反应,这种心理活动一般伴随着明显的焦虑,部分人可能会有强迫的特点,多见于女性。”陈宝嫦介绍,这主要和家庭因素、环境因素、自身性格有一定的关系。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完美主义是最常见的原因。自身过于追求完美,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完成工作指标,对自己过分严格,所以在选择时,不容许出现一点偏差。这类人往往有强迫症的表现,由此造成“选择恐惧症”。
2、父母从小包办生活。从小在美好生活中长大,父母帮忙做好选择,几乎没有自己做主过。长大后当遇到重大的选择时,自然也没有办法做出选择。
3、曾因选错而损失重大,害怕承担责任。比如,选错专业、选错工作,这种情况会留下“心理阴影”,造成选择困难。
4、可选择范围非常丰富。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市场上有着大量物美价廉物品,这些同质化的物品容易让人出现“选择恐惧症”。
陈宝嫦解释,对于“选择恐惧症”人群来说,虽然能够意识到不合理或不必要,但很难摆脱这种情况。发作时,还可能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出汗等,并伴随严重的焦虑、恐惧、担心、害怕等负面情绪。若以上症状和情绪,对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应尽快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父母事事包办
孩子不善选择
小青读高一,陈宝嫦第一次见到她时,小青特别焦虑紧张,她说:“学习压力很大,父母期望很高,我成绩一般,一直在纠结选理科还是文科……”这导致小青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会唉声叹气,甚至厌食、掉头发。
原来,小青以前生活基本都是父母做主,就连衣服、鞋子等日常生活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因此难以适应高中寄宿生活,包括学习时间的安排、集体生活等。只要需要选择,她就会变得为难、犹豫,有时甚至打电话求助父母,总会担心自己无法做出满意的选择。
了解情况后,陈宝嫦帮小青分析心理原因,提供系统的心理治疗。小青慢慢地调整状态,学着自己做计划表,尝试踏出“恶性循环”。
对于这种病症,解决的方法是尽早克服。对于家长而言,给孩子自主选择空间,将决定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从小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家长较为成熟的做法。我们每天都在选择,如何才能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呢?陈宝嫦表示,大家在面对选择时,与其纠结不定,不如速战速决。选择其实并不是那么困难,人生许多事情也没有对错之分。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适合的。因此,大家在面对选择时,不妨相信自己的直觉,选择让自己最舒服的选项,也许就是真正的答案。
当出现“选择恐惧症”,陈宝嫦建议,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来调整和克服:
1、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克服纠结的心理。这能帮助自己更好更快地做决定。
2、当出现症状时,避免沉浸其中,避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