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国际艾滋病宣传日了。为什么要把12月1日作为艾滋病宣传日呢?那是因为,世界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是在年12月1日被诊断出的。这个时间,也许比现在很多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年龄都还要大,也正是因为这么一个曾经被称之为世纪瘟疫的疾病存在,才有了如今中国一百多万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存在。如果没有艾滋病*,那么在特定恐惧症患者的领域,中国将减少数百万人。害怕感染艾滋病,长期搜索问询,从而对艾滋病相关信息产生应激反应,诱发焦虑、恐惧,逐渐转移和泛化到对日常生活接触也开始怀疑、害怕,便产生了诸如对其他特定传染类疾病恐惧强迫的人群。
世界艾滋病日从年设立,到现在已经是第34个年头了,每一年艾滋病日都有不同的主题口号,在今年年,这个中文主题口号为“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我想这个口号对于从事防新型冠状病*,防艾滋病*双线作战的疾控人来说,可能有着更深的体会。特别是咱们成都,前不久新冠疫情才在全体成都人民的努力下控制住,基层医务工作者还没有歇上一口气,又要开始艾滋病的防控宣传了。
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成都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桥头堡城市之一,目标人群构成多样,干预环境复杂。这一年来,所有在防艾一线的工作者和志愿者都是非常辛苦的。一边防新冠,一边防艾滋,双线作战,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作为艾滋病恐惧症心理干预老师,作为基层防艾机构和社会组织,我们很清楚身上的责任和担当。快乐与痛苦并存,在逆境中铿锵前行,及早发现隐匿在普通人群中的艾滋病*携带者,控制传染源,广泛宣传艾滋病科学防治知识,切断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减少艾滋病恐惧症的产生,愿各位身心健康,你我一路同行。
每年在这个特殊时期,都会有对艾滋病不是那么了解的人,因为不小心看到一篇文章,错误理解了文章中的意思,陷入恐艾。也会有很多曾经恐过艾的恐友在本来已经压抑住的情况下,仅仅是看到一篇不太科学的文章后又陷入纠结,加重了艾滋病的恐惧。所以,在国际艾滋病宣传日即将来临之际,也给咱们艾滋病恐惧症恐友们提一点小小的建议。
网络信息常常带有暗示性第一,艾滋病宣传日前后,尽可能减少上网频率,减少负向刺激,涉及到艾滋病相关的信息,尽可能少看,特别是软件上推送的艾滋病相关消息,能不点则不点,多点开几个,大数据的信息茧房都会判断您对该类消息感兴趣,将在整个十二月份及其后几个月给您推送大量的艾滋病信息,这其中可能包含了一些有心理暗示的文章。如果自身对艾滋病存在着疑问和不解,建议务必请教专业的艾滋病防治老师,不要询问过多专家,建议一位就足矣。
第二,如果不小心已经点开了艾滋病相关信息,可以用重装手机系统的方式,或者删除对应软件的方式来消除信息茧房对您的影响。
第三,如果本身已经是艾滋病恐惧症恐友,如果觉得自己对艾滋病存在疑问,建议咨询艾滋病防治老师,如果已经感觉到自己没有艾滋病感染风险,但内心依旧痛苦,生活工作受影响,迫切需要被支持鼓励。可以选择心理热线,或者寻求专业具备艾滋病防治基础的心理老师做进一步沟通咨询。
第四,如果在网络上看到一些特殊案例的新闻或故事存在,请一定要认真了解该案例的前因后果及前置条件。前置条件,就是它存在发生的前提条件。平时在临床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特殊案例,他们几乎都有前置条件存在。然而在新闻故事中,媒体往往会夸大新闻效果,不介绍或者一句话略过其他细节。看到此类新闻的恐友如果本身比较强迫、偏执,就会受到影响,把自己带入到故事中去研究,加剧了强迫的形成,同样加重了恐艾症。所以,对于容易形成心理暗示的人来说,在解读文章时,了解到有前置因素,普通人群不可能遇到这些情况或者会这样做的时候,才会汲取到真正的安全感。
祝每一位恐友都拿到阴单总之,减少负能量,减少长期滞留于虚拟环境中,才会减轻不安全感;增加正能量,建立与咨询专家老师现实沟通,增加良好互信关系,逐渐坚强,才能更好地脱恐。
祝所有的艾滋病恐惧症恐友在年都能顺利脱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