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公开场合的活动和各种朋友聚会上,你有没有特别希望和其他人交流,但又不好意思主动开口的时候?在公司里,你有没有害怕找别人帮忙的时候?在人际交往中,你会不会害怕自己成为话题的中心?
如果你有类似的经历,那么,很有可能你是一个害羞的人。害羞的人不敢表达自己,在社交和社会适应力上存在着不同的困扰。而且千万别觉得害羞是个少数状况,哪怕是极其外向的人,内心里可能都有不为人知的害羞面,所以,本期给大家解读来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写的《不再害羞:如何提高你的社会适应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害羞,并且克服这种羞怯的状态。
—本节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大师,也是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被称为是“当代心理学的形象和声音”。可以说,没有一个心理学专业的人不知道津巴多的名字。他设计了震惊世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并且一直努力用心理学的知识让人们变得更好。
年,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建立了第一个“害羞诊所”,专门帮助那些社交恐惧症患者治疗害羞。听上去是不是很有意思?这个害羞还要到诊所去治疗?可别小看这个诊所,津巴多的治疗成功率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直到现在,这家“害羞诊所”仍然还开着呢。
津巴多在研究中发现,在众多的国家当中,中国人和日本人是最害羞的。原因是,在亚洲文化里,害羞往往被当做是一种美德,是晚辈对长辈表达尊敬、谦虚和低调的行为,人们更愿意成为团体中的一员,而不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我想到以前看的一篇文章,中国人的姓名都是“姓”在前面。其实呢,名字更加个性化,是一个人的符号,而姓氏则是一个集体的称谓,所以中国人普遍更注重团体的感受,而不是表达自己。
这种固有的思维使得中国人、日本人等东方人相对西方人要更害羞,可是大多数人希望自己改掉害羞,或者降低害羞的程度,因为这会限制一个人的言论自由和个人发展。
津巴多对心理学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其中一个就是他通过概念化的方法,给“害羞”下了个定义,这也是《不再害羞》这本书里说到的核心内容之一。
津巴多说,害羞是由于人们的内在冲突导致的社会适应力不足,也就是说,害羞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社交恐惧症。很多年轻人都说自己患有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社交恐惧,实际上就是因为害羞。针对这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津巴多提出了用“认知行为疗法”,来改善害羞心理,治疗社交恐惧。
《不再害羞》这本书,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保持畅销。它是津巴多在30多年来,对上万人进行的大规模调查、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在书里,作者剖析了人们为什么会害羞、在害羞时的表现、在什么场景下会害羞,并提供了大量克服害羞的方法,可以称为是一本“克服害羞的实用手册”。
接下来,我从三个部分来解读这本书——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害羞这件事?什么是害羞?害羞是一种必须治疗的心理障碍吗?它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害羞?和家庭原因有关系吗?
第三部分,如果要克服害羞,你需要做什么?我整理了三个步骤,做到这三点,就能从根本上克服你的害羞心理。
《不再害羞》这本书里,津巴多认为:害羞是社交焦虑者的“面具”。不管你在公众面前是什么样的表现,不管别人对你的评价是什么样的,只要你认为自己害羞,那你就是害羞的人。
害羞或许是一种心理障碍,是一种社交焦虑症,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害怕人,尤其是害怕那些会让自己在情感上受到威胁的人。比如陌生人、有权有势的权威者等。为什么这么害怕人呢?核心原因是由于过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