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好心情不敢去人多的地方难道得了场所恐惧症
TUhjnbcbe - 2023/5/4 21:43:00

好友给我打电话诉说着最近让她比较崩溃的经历:

大概半年前她便害怕乘坐电梯。一走近电梯她就开始莫名的焦虑不安,出现明显的头昏、心慌、呼吸困难等反应,严重时感觉就要晕过去了。由于这种强烈的恐惧感及痛苦体验,她无论去哪,也不管多高的楼房,对电梯避而不见,都会选择爬楼梯上去,虽然累,但不害怕。与此同时,好友也不敢逛街,不敢去饭店吃饭,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恐慌,总想独自待着.....

(图源:网络)

还没等好友说完,我脑子里就在想她是不是患上了场所恐惧症了呢?医院看一下。后来经过一系列检查,好友确诊为场所恐惧症。

不禁有人会问:害怕逛街?远离人多的地方?你朋友这不是社交恐惧症吗?场所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有什么区别?不都是为了回避社交吗?

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场所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焦虑症。

社交恐惧症主要特征是当你处在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时,会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害怕」。更多社交恐惧症相关的知识,我们在《如何分辨你是「社恐」还是「内向」?》一文中详细介绍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蓝字自行了解。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场所恐惧症到底是怎么回事。

何为场所恐惧症?

场所恐惧症仅仅只是害怕坐电梯、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吗?非也,非也。

患有场所恐惧症的人会对多种场景(如乘坐公共交通、人多时或空旷场所等)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或焦虑反应,并常伴有头晕、出汗、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而且他们也知道这种恐惧反应是不必要的、不正常的,但就是难以控制这些场所带来的恐惧心理。

他们会刻意回避让自己产生恐惧的场所,以便可以减少焦虑,但这种回避也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圈子,抑制了本该可以很精彩的人生。

看到这里相信会有人问:还有这种影响衣食住行的病吗?即使有也很少见吧!

其实场所恐惧症的患病率为0.6%~6%,且平均发病年龄是17岁,2/3的患者在35岁之前发病,女性多于男性。

好心情为您总结了3种场所恐惧症的表现形式:

1.恐惧空旷场所

场所恐惧症患者在经过空旷的地方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因此,患者害怕穿过旷野,严重时甚至害怕穿过街道,害怕过桥,害怕穿过庭院和走廊。

2.恐惧密闭场所

场所恐惧症患者在相对拥挤密闭的空间会产生恐惧。如害怕乘坐电梯、地铁,害怕进电影院。

3.恐惧交通工具

场所恐惧症患者往往害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火车、地铁、飞机等。

大家也可以根据下图知识点区分自己仅仅是有恐惧情绪,还是患上了场所恐惧症呢?

患有场所恐惧症又该怎么办呢?

场所恐惧症属于焦虑症的一种,要遵循焦虑症治疗原则,强调全病程和综合治疗。主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二者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场所恐惧症应以行为疗法与药物联合治疗为主。

1.心理治疗

行为疗法是治疗场所恐惧症的首选方法,对恐惧环境的系统脱敏疗法或暴露疗法对恐惧症效果良好。

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要勇敢地走出去,可以先在家附近的场所活动,逐渐到一些远的地方;可以先从家人的陪同下开始活动,逐渐到一个人可以活动。总之,不能总想着躲在家里,只有走出来才能克服这种恐惧心理。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循序渐进。

(图源:网络)

同时,认知行为治疗也是临床指南中推荐场所恐惧症的一线心理治疗。一般每周进行1次,连续治疗12~18次,往往至少需要持续3个月以上。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也是场所恐惧症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需注意的是,医院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抗焦虑药物起效快,对紧急情境下的强烈惊恐或焦虑很有效(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

抗抑郁药对没有抑郁但常有惊恐发作的场所恐惧症患者有治疗作用。

应对场所恐惧症,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这样做:

1.积极的自我暗示

认识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需要理性确认周围环境的安全性,从恐惧中学会慢慢冷静下来。可以每天拿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着镜子中自己大声说道:"我相信自己可以轻松自如地克服不合理的恐惧!"如此反复多次,要细细地体验自己内心所发生的变化,感觉一下自己是否相信这句话。

2.敢于大胆实践,勇于接触多种场所,在实践中磨练,在接触中提高心理素质。

3.学着转移注意力。从恐惧对象转移到其他方面去。

4.多在大庭广众面前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别人看见自己的闪光之处。

参考文献:

[1]郝伟,陆林.精神病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障碍诊疗规范(版)

1
查看完整版本: 好心情不敢去人多的地方难道得了场所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