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被讨厌的勇气把握幸福的勇气,是通往自
TUhjnbcbe - 2023/5/26 21:14:00

前言:

如果有人问我:“对你最有影响力的书是哪一本?”我一定会说《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当我面对人生困境之时,我就会翻看这本书,从书中汲取精神养分。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围绕着青年和哲人对人生问题的讨论来展开。

书中的哲人是一位精修多年阿德勒心理学的学者,知识渊博,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洞见。而青年内向、敏感、不擅交际,对于人生感到迷茫。或许很多读者也和这位青年一样,正经历着一段困顿时期。你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你开始思考“到底如何才能活得更加自由潇洒”。

我想告诉你的是:你并不是个例,芸芸如我们,都会遇到这些百思不得解的问题,书中的青年也是如此。

阿德勒是谁?

在这之前你或许没有听说过阿德勒,那你也应该听说过弗洛伊德,而阿德勒正是弗洛伊德的徒弟,但由于后来他们的学说产生了分歧——弗洛伊德推崇“原因论”,认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都是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的,我们根本无法改变。

而阿德勒推崇“目的论”,认为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我们如何看待过去,我们对于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人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因此,阿德勒心理学常被称作“勇气心理学”、“幸福心理学”。

结合着阿德勒的理论,你会发现,阿德勒的人生经历也印证了其理论的实践意义。阿德勒小时候也很自卑,他个头小、驼背,学习成绩差,弟弟三岁去世,自己出了两次车祸,五岁那年差点因为肺炎离开人世。但后来他认真钻研心理学,自成一派,克服了自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枷锁只是你的“心魔”

生而为人,我们处处生活在枷锁之中,这些枷锁让我们活在过去的阴影中,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四处碰壁,让我们对未来毫无期待。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所谓的“枷锁”到底源于何处?

阿德勒告诉我们:这些“枷锁”实则是你的心魔,如果你能熟练地运用阿德勒心理学,你就能重获心灵的自由,彻底摆脱这些“纸老虎”。

接下来,就将会从过去的束缚、人际关系的束缚和未来的束缚这三个角度来解读阿德勒心理学,并为大家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一、来自过去的束缚

1、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82年的金智英》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韩国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女儿身的她们常常受到家人的区别对待:大姐和二姐合撑一把伞,弟弟独撑一把伞;二姐偷吃弟弟的奶粉被奶奶挨打;姐妹从小就开始做家务,而弟弟什么都不需要做就可以获得宠爱。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女孩,心中难免会有不甘与无奈。活在重男轻女和性别歧视阴影下的女生更容易自卑、敏感、缺爱,这也是导致她成为全职太太后换上育儿抑郁症的重要原因。很多观众看完此片都为女主角感慨连连,为她的遭遇同情和惋惜。

可是,如果女主角可以改变对过去的看法,丢掉曾经背负的压力,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或许就是另一种结局。

在阿德勒看来,过去的事情早已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赋予过去不一样的意义,这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为曾经的既有模式所束缚。过去只能是过去,我们无从改变,但当下的生活是由我们主宰的。

如果我们成了“原因论”的信徒,那就会在过去的束缚之下永远无法获得幸福。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才是哲人的主张。2、你的不幸,是你自己的选择

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有个女生抱怨:自己每次遇到心仪的男生就会脸红,这导致她迟迟不敢向喜欢的男生表白。对此,哲人的解释是:你脸红,是因为你需要这种恐惧症。听到这里,你或许会很诧异。

哲人的说法是这样的:“只要有脸红恐惧症存在,她就可以用‘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恐惧症’这样的想法来进行自我逃避,如此便可以不必鼓起告白的勇气或者即使被拒绝也可以说服自己;而且,最终也可以抱着‘如果治好了脸红恐惧症我也可以……’之类的想法活在幻想之中。”

再比如,有的人会抱怨自己有社交恐惧症,不敢与他人社交,宁可宅在家里。其实,这样的说辞也是一种“好处”。因为他们害怕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所以在一开始就把自己闭塞起来。

这些人为制造的“不幸”背后都有某种目的,实则都是为了通过自己的缺点,逃避将要面对的难题,获得些许心理安慰。与其这样,不如承认自己的不足,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迈开勇敢的一步,做出改变。

二、人际关系的束缚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1、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如果我们用竞争的视角来看待人际关系,就无法发自内心地祝福对方,相反,你会认为世界是一个危险的存在,个个都与我为敌。

你甚至会心生自卑,觉得自己哪里都比不上对方。然而,健全的自卑感并不是与他人比较,而是与“理想的自己”比较。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和谁一决高下,而是为了不断超越自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纵向的,而是横向的。我们虽然各有差别,但人人平等。与他人交往,应该在接受双方差异的同时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

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不再把世界当成危险的所在,也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之中,你眼中的世界就会成为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会大大减少。

2、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即我们不能为了满足他们的期望而活。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不去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认可呢?

阿德勒给出的答案是:课题分离。

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

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别人是否认可是别人的课题。负担起别人的课题会使你的人生沉重而痛苦。

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信任这一行为也需要进行课题分离。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的话,那就变成粗暴的“干涉”了。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

阿德勒告诉我们:被讨厌的勇气。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因为“不想别人讨厌”是我的课题,而“是否讨厌我”则是别人的课题,我没有办法干涉。

学会课题分离,可以让我们的人际关系豁然开朗。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去干扰别人的课题,特别是在亲子关系中。

父母为孩子的学业各种操劳,从早晨校门口的叮嘱到深夜的作业指导,父母看似是对孩子负责,但背后的操控欲让原本天真活泼的孩子变得疲惫消沉。

阿德勒主张: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3、建立“共同体感觉”

如果他人是伙伴,我们生活在伙伴中间,那就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还可以认为自己在为伙伴们——也就是共同体——做着贡献。像这样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为什么要建立共同体感觉?

拥有共同体感觉可以让我们感到自身的价值,进而获得勇气。

如何建立共同体感觉?

(1)自我接纳

不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讨厌的勇气把握幸福的勇气,是通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