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社交恐惧症被迫成为猛兽,却羡慕牛羊
TUhjnbcbe - 2023/6/7 20:35:00

#社交恐惧症是怎样的体验#

曾经,我把〖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作为座右铭,并自诩特立独行的猛兽。

01

一直以来,对于社交,我都是用独处来减缓焦虑和回避。

面对自己无法推脱的社交,比如转达上司的意思给同事,明明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事,我却琢磨老半天,生怕说错话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像非工作时间遇见同事,我会选择避开,或假装在玩手机没有注意到。

若同事主动打招呼,神经会突然绷紧。无论同事询问什么,为了能尽快结束聊天,都回答“嗯”、“是的”等。

又或者公司举办团队活动,同事们围在一起热烈讨论,而我明明有想法却不敢开口。

每每的结果是大家讨论完,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决定,从没有人主动询问我的意见。

于是大多时候我都在一旁安安静静地聆听或者低头玩手机。

虽然我害怕社交,但却特别羡慕善于交际、左右逢源的人。因为他们在各种社交场合游刃有余的特质,仿佛就像天生的,是我学不来的。

之前,我被贴上“孤傲不群”,“自以为是”的标签,想着是因为自己对于非强制性的集体活动,能不去便不去,导致给人留下不好相处的印象。

后来网络上频频出现“社交恐惧”一词,我才晓得原来害怕社交的不是只有我自己。

可为什么会有呢?这令我困惑。

直到参加工作后结识一位从事心理咨询的朋友,与她约好时间进行咨询并寻找答案。

02

孩童时,父母待我并不严苛,但妈妈却不允许我跟不爱学习的“坏孩子”交往,一旦被“发现”,罚站加上三百字的自我检讨。这事我可没少干过。

因为我发现坏孩子并不坏,而且总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种自由自在的状态就像有一股魔力深深吸引着我。

再大些,学聪明了,和“坏孩子”交往都是偷偷摸摸的,可还是被精明的妈妈发现。她让我和“坏孩子”绝交,罚站和检讨双倍,没收一周零食,深刻“吸取教训”。

可是这样的结果却是“坏孩子”逢人便说我坏话,让大家不要和我做朋友。

我遭受了来自曾经的好朋友的“背叛”,原来坏孩子这么“坏”啊,我没有朋友了。

待到懵懂少年,长相偏秀气,一直被认为少了男子气概。我十分疑惑:为何自己和别人长得不一样。又因与女生关系好,被人称为“娘娘腔”。

我知道后恼羞成怒,差点和给我起绰号的人打起来,被一旁的同学制止,后来这事儿不知怎么就传到老师那里,好几个人被请去“喝茶”。

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禁止给我起侮辱性绰号,一旦发现就请家长们一起喝茶;而我则被告诫切忌冲动行事。他们很“乖巧”地答应了,当面道歉。

03

没过多久,他们又小动作不断,课间趁我不在,塞纸条在我抽屉里,上面写着“娘娘腔”、“爱打小报告”、“胆小*”等等。

起初我置之不理,但是他们却变本加厉。除了塞纸条外,还联合其他同学企图孤立我。

我忍无可忍地把纸条收集起来拿给老师看,并状告他们的所作所为。

放学后,老师把他们叫到教导处来,再联系家长过来一趟。当同学的父母们到达学校时,妈妈才姗姗来迟。

事件的处理结果是他们再次向我当面道歉并写一千字的检讨书。

父母们认为只是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和我道歉后便拉着自家孩子有说有笑地离开了。

我觉得甚是讽刺。

『儿子,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妈妈不让你和坏孩子交往,就是担心你和他们一样学坏了。你看看欺负你的同学,一看就是成绩差,将来能有什么大作为。你千万不要学他们。』

回家路上,妈妈一直告诫我我谨慎交友,还说要有男子气概些,免得以后还受欺负。

对于我的遭遇,她没有过问,只一味地自说自话。

在汽车后座的我觉得妈妈太烦、太唠叨,于是一直凝望着窗外呼啸而过的风景,什么都不想听。

04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确实没有再欺负我,但因为被叫家长来学校,我不知被谁传成了“和老师关系好”、“爱打小报告”、“一点小事就叫家长”等等,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形象“一落千丈”。

他们都瞧不起“小气”的人,连原本关系较好的女同学也渐渐疏远。

我曾诉说“真相”,但三人成虎,解释成了辩解,连男同学也不愿与我有往来,“被迫”独来独往。

『父母对你交友的限制,年少时失败的社交经历,你对人际交往失望了吗?』

咨询师的提问把我愣住了。我拿起面前摆放的水杯猛地喝了一口,脑海思绪翻涌。

自从习惯了独来独往,我对新的人际关系有些退怯。

大学的集体生活经常使我焦虑到失眠,在宿舍活动都是小心翼翼的,不敢有太大动静,生怕遭到宿友“投诉”。

与此同时,为了尽量少待在宿舍,我天天往图书馆跑;而专业课程的学习,一到上课前,我就会有些恐慌,在教室里都是选择待在不易被人发现的小角落。

为了摆脱宿舍生活的拘谨,我向学校申请退宿,但出于安全考虑被拒绝了。

大三校外实习,我提前搬走了,直到毕业答辩时才回去一趟。

这四年间我曾想建立新的社交,于是报名参加社团活动,但除了忙碌和吃喝玩乐,根本毫无意义。不久后我退出了。

踏入社会后,愈发觉每个人都戴着面具与人打交道,缺乏真诚,很不自在,我对社交越来越提不起任何劲来。

05

『第一,童年时期父母限制交友,没有足够的游戏玩耍时间,没有足够的社交经历支撑社交技巧和能力的发展。

第二,在老师的贸然干涉下,绰号事件的事态扩大升级,且父母未能充分共情,最终导致孩子长时间处于零社交状态中。

第三,长时间无社交不发声的状态称为惯性,难以自己打破现状。』

当咨询师分析我的社交恐惧的“答案”时,咨询时间也结束了。

朝着回家的方向走时,我想起了那段被孤立的时光,自己从来都不是自愿成为猛兽。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其实我也渴望有三五好友无所不谈,渴望成为呼朋唤友的社交达人。

但我也清楚无法猛地一大步就跨过“社交恐惧”这道坎,只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学习社交小技巧,每天迈出一小步,成就未来的自己,成为一个不再恐惧社交的人。

心理知识小科普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是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图源:网络

排版编辑:

练爱私塾心理咨询工作室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交恐惧症被迫成为猛兽,却羡慕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