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新西兰中小学学校教育的体会。
孩子们为啥那么爱去上学?
在新西兰没有听说过哪个孩子“不喜欢学校,不想去上学”的。到底这边的学校有什么魔力,让孩子们都爱去上学,并且以上学为乐呢?究其原因,以下几个方面或许是消除“上学恐惧症”的环境因素。
1、数量不多但高质量的课后作业
国内孩子不爱学校的一个最大原因恐怕就是每天要做到半夜才能完成的作业了。
在新西兰,日常需要回家完成的作业数量相较于国内少很多,作业内容里没有机械式的“刷题”。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灵活多变,例如阅读、探索、手工制作或准备一个演讲。老师经常布置开放式的任务,孩子们完成作业时通常没有标准答案。
低年级孩子的作业常常是带回家几本分级读物进行阅读。进入高年级,作业的难度会增加,但是形式也更多样。例如舞蹈课可能要求3-5个孩子为一组,编一段舞蹈并表演出来;社会科学可能要求上网查找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两种典型植物,进行分析和总结。
新西兰学生的作业较少,那么新西兰中小学生放学后都在干什么呢?
2、多样的课内外体育活动
新西兰的学校都很重视体育活动。除了课程内的体育课外,孩子们还可以在课后选择参加丰富多样的运动队。
运动项目从常规的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还有很多借助新西兰得天独厚条件的运动:英式橄榄球、游泳、帆船、赛艇、水球等。总之,多数孩子都会在中小学阶段参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养成一种终身运动的习惯。
3、丰富的课内外文艺活动
新西兰的中学里通常有几类文艺活动俱乐部:音乐类的,包括各种类型的乐队,合唱团等;表演艺术类的,包括戏剧,即兴演出等。此外,还有辩论俱乐部,服务类的活动等等,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
4、因才施教,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进行数学和语言类课程教学时,学校及老师通常会根据孩子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组或分班教学,还会根据定期的测评结果进行相应调整。因此,不管是哪个水平的孩子,都会在自己的班级或小组里因为自己的每一点进步而得到老师的鼓励,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5、环境及设施适合孩子天性
新西兰中小学校的面积一般都很大,都有游乐场或运动场馆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使用,让孩子可以锻炼身体,释放能量。例如小学里通常有给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不同的游戏运动空间。这让学生有充足的户外运动时间,这大概也是新西兰青少年戴眼镜比例远远低于国内的一个原因。
自信的孩子是鼓励出来的
学校和老师对孩子进步是不吝言辞进行鼓励的。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公校还是私校,学校每学期都会设立各种奖项,全方位地对孩子的各方面的闪光点进行表彰:如“全面发展奖”,“最大进步奖”,“最漂亮的书写”,“乐于帮助奖”,“文体活动参与度最高奖”等等。
如果孩子代表学校参加一些校际间的比赛并取得名次,学校也会在校报、校刊上报道,一些“含金量”较高的比赛的获奖者,一些有影响力的社区报纸上也会报道。这些“获奖”的同学自然会给其他同学树立了一个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积攒起超越自我的内驱力。
正向激励为孩子注入的只有正能量,孩子也会更愿意尝试挑战。孩子收获成功的喜悦,会增强自信,下一次更乐意去尝试和挑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家长少焦虑,娃的成长更自然
要想理解新西兰的教育为何如此不同,要了解一下这里的大环境,先给大家三个数据:
1)新西兰的八所公立大学都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强之列。
2)新西兰的整体失业率不算高,在疫情肆虐的年封城时期失业率也就是5%-6%。
3)新西兰社会贫富差距不大,社会平均工资与人均GDP基本相当,年资相同的技术工程人员(蓝领)与管理研发人员(白领)的社会地位及收入水平没有差别。
在这样一种没有太多竞争且社会晋升阶梯相对多样化的大环境里,因焦虑而“鸡娃”的家长很少。既然让孩子自由成长,自由发展也会有不错的未来,那家长为啥要“鸡娃”呢?
整个社会也感受不到“教育内卷”现象的存在,学校可以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