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
#社交恐惧症也是一种精神类疾病#
冲上微博热搜
社科院一项研究显示
四成受访青年人表示存在“社恐”
什么样的自我封闭可能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如何自测?
怎么摆脱社交恐惧症?
专家这样说……
“社恐”也是病,得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你是否与别人交谈时会感觉紧张、不自信、无所适从;当别人看你时,你是否会不由自主地发抖;是否总觉得有人在背后议论你。
如果针对以上问题你的回答都是“是”,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当心社交恐惧症找上你。
社交恐惧症,其实也是一个精神类疾病,属于焦虑障碍。有统计数据显示,社交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2%,与其他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估计值相比,广泛性焦虑症为6%,恐慌症为5%,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为7%,强迫症(OCD)为2%。研究也表明在成年人中,社交焦虑障碍特别有可能与其他焦虑障碍同时发生。
四成受访青年人表示存在“社恐”
注意!社交焦虑≠社交恐惧症
去年,中国青年报联合中国社科院、社交平台探探发起调研,就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情况展开分析。调研针对探探平台18至35岁的用户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超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
对此,有专家认为,医学概念中的“社恐”与社会学层面的“社恐”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需要进行严密的临床诊断,后者更多指一种生存状态,当下大多数青年口中的“社恐”均非病理性的。
有专家表示,很多人以为的“社恐”可能只是社交焦虑,还达不到社交恐惧症的程度。
●社交焦虑:
与人交往时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社交恐惧症:
恐怖性神经症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与人交流,有时候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然难以自控地感受到惧怕。
自测,你是否真的“社恐”了
什么样的自我封闭可能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如何自测?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社交恐惧需要符合以下各条标准:
●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注视,通常回避社交场合;
●在恐惧场景中出现脸红、发抖、恶心、尿急、尿频的症状;
●症状必须是焦虑的原发表现,而不是继发于妄想或强迫症状等其他症状;
●焦虑必须局限于或主要发生在特定的社交情境;
●尽力逃避恐怖情境。
专家表示,社交恐惧通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被批评被否定。症状严重者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社会功能受到损害,甚至可引起完全的社会隔离。
如何应对“社恐”?
目前,对于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比较公认的有效治疗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者结合,效果更佳。心理治疗有暴露疗法、行为功能分析、认知疗法、社交技能训练;药物治疗则有抗焦虑药、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
●接纳自己
焦虑、恐惧是人类的正常情绪,不必过分夸大自己的恐惧,不需要跟情绪对抗、非要把它压下去。
●树立自信心
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如“我可以”“我在进步”等;尝试带着焦虑去和人交往,积累成功经验,增加自信心。
●提高适应力
可模拟发生社交焦虑的场景,鼓励自己勇敢面对,在假想中适应环境;也可以主动甚至强迫自己去接触人,暴露在社交环境,有目的、有步骤地“脱敏”。
●学习社交技巧
通过书本、视频等方式学习社交技巧,或者观察别人如何与人沟通,从而提高社交技能,增加他人积极回应的概率。
●家人陪伴支持
家人多给肯定和鼓励,多陪伴患者。如果患者还伴有抑郁倾向,请寻求精神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出品整合:长江日报记者符樱资料来源:
央视网快看、生命时报、中国青年报、潇湘晨报、上游新闻、生活报等)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