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导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对社会来讲,大学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具备了进入社会的基本要求。对这个群体的人们来讲,人际交往成为了个人社会化的重要路径,在人格完善、心理健康、自我发展三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那么,面对大学生群体出现的社交恐惧心理该何去何从,就需要客观的分析与面对,才能帮助他们找到心理上的出路,让他们更好地踏浪前行。
02社会交流对我们来讲,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引用观点一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阿伯拉罕·马斯洛首次提出了人类动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马斯洛的思想中,人类动机需求是分为两个阶段的:
第一阶段——生理需求:就像我们活着,对食物、水源、空气的需要是必须的;
第二阶段——其他需求:就像我们通过社交获得精神慰藉与人格尊重;
引用观点二
20世纪9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与马克·里亚利发表了一篇题为《归属的基本需要》的论文,驳斥了马斯洛的看法,他们二位认为,人们通过社交获得的人格尊重和精神慰藉与食物、水源、空气有着同等的重要性,甚至有些人们会牺牲自己的生理需求去换得自己在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
03大学生在社交方面的痛点在哪?
通过社交平台上关于大学生社交恐惧障碍的描述,不难看出人际交往问题之所以能成为很多人面临的主要困惑,而在于这两方面发生了改变: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包含了我们居住的环境、社会劳作的分工,就像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工作压力与工作种类的不同,只能在忙碌的生活与工作空间下,很难抽出多余的时间去顾及彼此之间的心灵交流。
个性化发展从“80后”这个群体开始,直到目前刚进入大学阶段的“00后”,每个阶段的人们都非常重视自我的个性化发展。特别是强调自我独立意识与自我认知方面,期望与彼此之间进行心贴心的精神交流,但正是由于每个人在个性属性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所以很难直面的进行交流。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日常交流的方式从面谈也逐渐转变为了社交工具上的交流,语言文字也被众多的外来语、简称、谐音、符号这种个性化的方式所代替。
自我表露的面具背后,生怕别人对自己的观点有其他的见解与不同的意见,那么索性忍耐着内心的自我矛盾与孤独,在自我的世界中发现新事物,并改变认知。
最终,社交恐惧这种心理障碍,逐渐在很多大学生中意识中,被认知开来。紧张、心跳加快、面红耳赤、精神性震颤,这些心理障碍背后的特征在一些人身上普遍存在。
04大学生中的内向·高敏者从何而来?
看过德国著名性格咨询专家西尔维娅·洛肯的《内向高敏者》的朋友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存在社交恐惧障碍的大学生们,往往都具备内向的性格特点。
一、性格特性上的缺憾
对性格内向并高敏感度的大学生来讲,他们的眼光是独特的,用他们的话语讲叫做“犀利”。观察他们成长的经历,不难发现他们在性格上有着这些特点:
渴望独处细思极恐崇尚安静高敏感度
在这些性格特点的背后,能清晰地看到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是中规中矩的“中国式家庭”,而他们也是平常人们口中常提到的“乖宝宝”。
与外向型朋友相对比,他们在众人滔滔不绝的讨论中,往往喜欢充当聆听的角色,而不是夸夸其谈的一员。因为在他们看来,聆听使得他们注重思考方式;
反过来思考,正是因为只注重了聆听,没有兼具表达,所以就在内向的世界中越走越远。当独自面对他人的时候,甚至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世界的全景,但嘴上却蹦不出半个字来。
小结:犀利的眼光背后,并非一定能看到事物的全貌,而只有真正能从一个聆听者转化为一个演讲者的时候,才能真正面对自己性格特征上的缺憾。
二、自我认知上的缺憾
在很多人看来,对自己的了解似乎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从小到大,连自己还认不清楚这不是一个笑话吗?
可就是在这个已经成笑话的道路上,自我认知的缺憾依旧不能叫醒那些装睡的人们。谈到自我认知,用简短的话语去形容,包括:
自我个性自我需求兴趣所在能力高低行为意识心理特征
在这6个特征中,能够全面达到熟悉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但是达到认知的水平,就少之又少。原因其实也不难看出,也包含了3个方面:
物质认知:拥有怎样的身体、外表、家庭、物质欲等;精神认知:拥有怎样的学识、能力、道德、底线等;社会认知:拥有怎样的社会地位、社会荣誉、社会关系等;
依旧回到内向高敏者的思想中,他们之所以高敏,是因为无法清楚甚至清晰地认知自我的三个方面,往往在触碰到自己神经上紧绷的弦线时,就像一颗“害羞草”一样,瞬间缩紧成了一团。
小结:在自我认知上的缺憾中,一般存在两种高敏者:自我认知太低与自我认知太高。
三、社交技能上的缺憾
“无语”这个词汇的诞生,连我自己都忘了是什么时候的事。这个词语所暗含的是一种无奈的心境,用标准化语言去描述,应该叫作“无言以对”吧。
可就是这个词语的出现,也代表了从“80后”这一代人开始,在面对社交困境时,有绝大一部分人会选择“无言以对”的方式,来退缩、来忽略、来切换。
因为社交技能的练就,需要的是社交困境中的蹉跎与碰撞,不仅仅是言语上的碰撞,还有精神上的碰撞。一味地去回避、逃避,不但不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最终也放弃了自身的社交技能。
05大学生们,如何做出改变?
一、找出你自己恐惧的点
我们知道,每个人在社交障碍上的痛点是不同的,尽管能粗略的总结出相似之处,可是每个人的敏感之处与敏感值的不同,就不能笼统的去一概而论。
就像自信与自尊的建立,就是超越自卑的最好方法,毕竟恐惧的背后是存在着一颗自卑的心的。
首先,面对自己恐惧的点,去寻求室友、辅导员这样亲近人的帮助,从而发现自己认知上的误区;
同时,将自己恐惧的通过倾诉的方式,分享出来,分享到自己信任的人面前。让他们从自己的观点出发,给出一个合适的出路;
最终,自己结合所有人的观点与建议,选择有针对性的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而只有自信的建立,才能更有效地建立自尊。
二、学会宽容,学会改变
大学时期的人们,是可塑性非常强的一群人。因为,在社会中给予你容错的空间、时间可以讲是少之又少的,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过失而为你买单,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会做出无私的选择。
所以,抓住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光,不怕出错的去试炼自己,容错的空间与时间至少从你上大一的节点开始计算,已经还有4年时光,不,准确地讲是分钟,秒钟。
这里的宽容,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你在试炼自己的道路上,不断的错误是打击自信的杀手锏。宽容自己就是提升自信的最好办法,因为在毕业后踏入社会的那一刹那,没有人会给出让你宽容自己的时间。
三、你要帮助你的高敏去脱敏
既然你是一个内向高敏者,那么就要做到脱敏才能彻底走出社交恐惧的障碍。在心理学中,来自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的行为疗法,就强调了脱敏对于社交恐惧的重要性。
就像前文提到的从一个聆听者转换到一个演讲者的过程,其实已经踏上了脱敏的道路。的确,一个高敏者脱敏的过程,就是将自身的优缺点毫无保留的暴露于公众视线当中,最终接收到公众的反馈之后,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与缺点,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识与决心。
06结语
对一个社会人去聊社交恐惧障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程”,可是面对一个大学生来谈社交恐惧障碍来说,是一个既简单又轻松的事情。原因简单并有三:
1、因为你还年轻;
2、因为你还有时间;
3、因为你们比较听劝!
#社交恐惧症#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或建议,可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明理记,明辨是非,追求真理,记录生活,感谢有你!
你还在因为社交恐惧而烦恼吗?听听心理学家的解决方法,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