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了几百年,最终脱颖而出,拥有了聪明智慧的大脑,发明了很多先进的科技。但其实,即便是进化至今,仍然有一些很原始的东西留在了我们的身体里。例如,人类对一些无害的事物有着天然的恐惧,即便是这些事物并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和伤害。比如我们常见的密集恐惧症、尖锐物体恐惧症、恐高症、幽闭空间恐惧症等等。对于这些“恐惧症”来说,轻度的症状我们可以通过心理疏导而渐渐适应,但如果是重度症状甚至可能需要去看医生。
以上几种对无害事物的“恐惧症”是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被提到的,但其实还有一种很少被提及,但却影响了很多人的恐惧症,这就是“尸体恐惧症”。研究发现,很多人对人类遗体、棺材、墓地有着或多或少的恐惧。虽然碍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种恐惧很少被提及,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典型的真实案例。
去年7月,杭州“杀妻案”震惊世人,丈夫许某因家庭生活矛盾将妻子残忍杀害并分尸至化粪池。虽然这起案件随着许某的被捕而告一段落,但对许某所住小区却产生了很大的后续影响。根据媒体的报道,许某被捕后,有网友专门探访过事发小区,发现与许某同栋楼的多家租户纷纷搬离了小区,整栋楼都几乎没有租户敢住进来。该小区的保安对搬家公司的人说道,“再搬就搬空了”。
除了租户搬离,该小区居民还说道,以往到了晚上,小区内便会有很多居民散步、聊天等等。但在事件发生后,到了晚上大家几乎都很少出门。其实,这一现象已经能很好地反映出很多人的确存在“尸体恐惧症”,尤其是同类的尸体。那么,这种天然的恐惧心理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许某被审判
在详解这个问题之前呢,我们首先要知道“恐惧”的由来,“恐惧”其实是一种生存机制。人类的祖先在野外求生遇到安全威胁时,大脑会马上做出反应,是为生存而战,还是尽快逃离,而这种反应又被称为哺乳动物的“战逃反应”。其实,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中依然充满着“战逃反应”的实例。例如,很多人在考试前会有紧张到拉肚子的现象,或者因为紧张而四肢颤抖、手心冒汗,其实这时我们的内心深处是想逃离现场的,但同时这种状态也可能激发出更多的潜能。
在远古时代,正是因为“战逃反应”让我们的祖先一次次躲过了危险,得以生存下来。现如今我们身体里存在的对无害事物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祖先在长期野外求生中所产生的本能反应,而这些本能反应已经写入了基因,影响至今。在人类祖先的原始生活中,看到同伴的遗体往往就暗示着很多不好的信息,比如疾病、被捕食或者其他危险的状况。总之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死亡,尽快远离总是正确的。久而久之,人类对同类的尸体产生了恐惧,会躲得远远的,并且将这种本能写入了基因。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朋友还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人类看到同类的遗体会害怕,那为何看到动物的尸体就会好很多呢?其实这还是来源于人类的原始生活,在人类野外求生的时期,看到动物的尸体时更意味着可以获得食物。当人类面临饥饿时,对动物尸体的恐惧就已不足为提,长此以往,人类的基因里就可以克服对动物尸体的恐惧。
当然了,人类对同类的尸体恐惧与否,除了基因的影响,还与平常所处的环境有关,例如对救死扶伤的医生和久经沙场的*人来说,这已经没有什么会感到恐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