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娜
内容简介:本系列以我在北京相亲的经历为主线,记录26-29岁那段时光对于人生,职业和婚姻的思考和成长,也是我对青春岁月的一次梳理与回望。本系列共20集,不定期更新,谢谢观看。
往期目录:
我在北京相亲(1):“你很适合做老婆”绝不是赞美
第2集:26岁的关键决定,和三个方法论
如果说20岁的那场相亲只是闹剧,到了26岁,心境变得有点不同了。
年,我硕士毕业,经过几轮笔试和面试,终于拿到一家央企的offer,也有了北京户口,感觉真正开始在这个城市扎根。
26岁的夏天,现在想来都是轻盈和喜悦的,走在路上很想踮起脚尖转圈圈,心里怀抱着对未来新生活的种种遐想与憧憬。我找房子搬家,虽然是合租,但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房间带一个独立卫生间,有一只大浴缸,可以点着香薰一边泡澡一边看书,已经非常满足。
7月份入职,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员工培训。我们一起入职的有30多人,都是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我悄悄留心观察,像我这样单身的并不多,心里莫名升起一丝茫然。26岁,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女孩,刚刚开始这个世界的甜美冒险呢,同龄人好像都有了稳定的感情生活,我的闺蜜已经忙着买房子结婚了。
培训的日子无暇顾及其他,去了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封闭式的学习和管理,倒也心无旁骛,充实而快乐。到了秋天,结束培训回到北京,我们这30多人分别进了不同的部门,开始了正式的职场生涯。
北京的秋天是最好的季节,天空辽阔高远,被风吹得干净澄澈。酷暑褪去,凛冬还未至,这一小段最宜人的温度,像是借来的,令人格外珍惜。街上到处是穿风衣露着小腿的时髦女郎,我上下班走在学院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和车流从身旁擦肩而过,忽然觉得很孤独。
是的,孤独。我的工作本身是做技术,只需跟项目组几个同事打交道;回到家就剩下自己,那段时间看了很多本小说,记得有天晚上读完村上春树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蜷缩在床上大哭。小说的情节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我忘不了那种孤独而又悲伤的感觉,像是掉进了一只深井,四周空无一人。
有时候痛苦未必是坏事,人只有感觉到痛,才会沉下心来思考。
如果说我有什么天赋,最大的天赋可能就是爱思考,并且始终真诚地面对自己,从不逃避痛苦。那些日子,在拉紧了窗帘的夜晚,房间静悄悄没有一点声音,我跟自己对话。我问自己:你最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我一直是对时间流逝敏感的人,从来不敢随波逐流。当时合租的隔壁房间,住着一个刚从日本回来的小姐姐,她40岁了,打着散工过日子,当年去日本是因为恋爱,从日本回国,也是因为恋爱。她很像江湖中人,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做长远规划,一切照着自己的心意,走到哪是哪。
这样的人生看起来精彩,充满审美趣味,我很喜欢听她讲故事。但我发现我承受不了这样的动荡,漂泊和未知。终于明白,一直自诩浪迹天涯的文艺少女,但我骨子里还是个渴望世俗安稳的人,我想在28岁左右结婚,35岁之前生两个小孩。一边做着稳定工作,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书写作。(当时我以为我会在单位工作一辈子,直到退休。)
所以,想清楚人生大方向之后,我就把找男朋友结婚这件事,当成一个项目来操盘了!
水瓶座疯起来天马行空,但是冷静起来也冷静地吓人。从小到大,我心里好像都有一股狠劲,那就是我想做的事,不管多么曲折艰难,我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尝试。
下定决心找人结婚之后,我立即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梳理自己的感情脉络,问问自己想找什么样的人?
26岁的时候,我并不清楚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结婚。只是隐隐约约觉得,我在学业和工作方面超级顺,但是感情方面就比较坎坷。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从小到大追求者不少,大概是读理科的缘故,圈子里女生很少,男生特别特别多,所以每个月都会冒出来几个新的追求者,奇怪的是,我从没有跟一个人交往超过3个月,无法跟任何人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
是他们都很差吗?我以前是这么认为的,觉得是人不对,以后会遇到更好的。但是当我身边单身的人越来越少,我一层层将自己的心剥开观察的时候,我看到了恐惧和自卑。
我有亲密关系恐惧症。
为什么不敢和一个人交往超过3个月?因为3个月之内彼此还新鲜,还会刻意伪装,表现出自己最好的那一面。熟悉了之后,人都会慢慢变得松弛和随意,会暴露一些弱点,生活里最真实的样子。
如果你只爱一个人的好,爱他风雨无阻等你,不知疲倦地哄你,爱西餐厅里精致的桌布和红酒,嘴角刚刚好弯起的弧度,爱永不失控的情绪,那么你还没有进入亲密关系。
我害怕争吵,害怕哪怕一丝丝的失望,害怕慢慢变冷的眼神,也害怕任何一点阴暗面。所以我只好逃跑。我怕看到别人的,也怕暴露自己的。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从小在父母的婚姻里看到的都是争吵压抑内耗。我以为我读了那么多书,我抽离了自己也治愈了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我内心破碎且极度缺乏安全感,常常做噩梦。
后来我就大量阅读关于原生家庭方面的心理学书籍,一点点疗愈自己。同时也不停暗示自己,不要害怕,接纳自己的脆弱和负面。
那一年我不清楚我想找什么样的人结婚,但是模模糊糊有个感觉,就是我想找个温暖的人,内心阳光的人,可以在一起说很多话的人,互相成就而不是互相消耗的人。
我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让自己变得更美!
长得普普通通,在理工科学校被人叫“美女”也没什么稀奇,因为我们学校女生真的太少了(我很有自知之明的)。我为自己的脸最自卑的一点就是,右边脸颊密集地长了几颗痣,很小,淡淡的褐色,擦上粉底如果不仔细看,也看不大出来。但是如果不化妆就会比较明显,因为我皮肤白。
每次回家我都不化妆,家人会盯着我的脸看,然后提醒我,“你脸上痣怎么这么多,越来越丑了”。我好难过,真的特别难过!于是那几颗无伤大雅的淡淡的痣长成了我心里的刺,只要别人盯着我多看几秒,我就会担心是不是该去补妆了。
26岁那年的秋天,我去北医三院的整形美容科,用激光把那几颗痣去掉了。不疼,也很快,激光打在脸上有种皮肤被烧焦的味道。点痣最难受的,是等着结痂的那两周,脸上不能沾水,又很痒,只能忍着。但是想到等痂脱落了,就会变得更美,所以受点苦也没什么啦。
我从小就很爱美,所以衣服鞋子包包化妆品一大堆,从来都是舍得为自己花钱的。只是决定了相亲之后,我把花钱变美当成了投资,所以买买买起来更无心理负担。投资和消费,是两种不同的心态,投资你会想着,总有一天会加倍还回来的,你有回报的希望的。
等到脸上的痂慢慢脱落,只剩了几点粉粉的印子,再过了一段时间,印子也消失了,我的整张脸终于变得干净无瑕!照镜子的时候是真的好开心啊,从此我发现细节好重要,一点点小细节的改变,可能给整体提升的就是好几个level呢!因为几颗痣消失了,我的脸看起来更白更通透,整个人漂亮了很多的感觉。
我在美美美方面开始特别留意细节,不仅精心搭配衣服,挑选饰品,喷香水,洗牙,每周都去做美甲,做美容……那段时间怎么说呢,是有着很强的功利心的,连下楼倒个垃圾真的都要化妆,心想万一在小区里碰到一个高富帅呢?
第三件事,盘一盘手里的现有资源。
上班之后,我发现现实真的很残酷!想象中的世界是等着我冒险的游乐园,我所到之处,横扫一片帅哥,现实是,生活被两点一线的工作填满,没有什么转角遇到爱的奇迹。更可怕的是,圈子更小了更封闭了,你会发现,手机越来越安静了,每天打交道的就那么固定几个同事,很难遇到新的人。
怎么办?我方了。
那就先扒拉一下手里还有什么资源吧。把通讯录从头到尾翻一遍,把已经认识的单身的,不讨厌的男生标记一下,然后一一约出来见面。就算不成,也丰富了一下业余生活嘛,而且可以拜托他们介绍新的男生认识啊,用互联网思维去相亲嘛。(没错就是这么不要face)
盘一盘,还真有不错的。我重点约了两个。
第一个男生,是我大学的校友,以前在文学论坛认识的,聚过几次会,他也约我单独吃过饭,能感觉到他对我有好感。毕业后好像也在一个央企上班,是否单身未知,没关系,先打探一下。
当天晚上就发了一条短信过去,问候一下工作怎么样啊?平时忙不忙啊,好久没联系了啊之类的。
他很热情地回复,还给我打了电话,我当然最想知道他有没有女朋友,但是不好直接问,就扯东扯西,引导聊天,从他的状态里可以感觉出一二。
然后我就说我自己,每天下班好无聊啊,挺不习惯的。
点到这里就可以了,如果对方对我有兴趣,会主动约我见面的。
第二天就见面了。
他下班来我单位找我,去附近的餐厅吃了个饭,看了个电影。散场的时候走在空旷的马路上,高跟鞋敲打地面的回响让我感觉更孤独寒冷了。
一个细节让我否定了这个人。
这个细节是什么呢?闲聊的时候他说起他的一个朋友,让女朋友意外怀孕了,现在这个朋友很心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评价了一下这个朋友的事,说,又不是你怀孕,打胎也不是你打胎,慌什么慌?不就花点钱的事吗。
这句话让我背后一冷,这不是一个善良厚道的人会说出来的话。
放弃。迫不及待了约了第二个。
第二个男生,也是校友,高我几届,算是师兄。但其实上学的时候不认识,我在校友群里加到他的。看过照片,长得还行,从来没有见过面,找个什么理由好呢?
想来想去,就假装路过他单位,打个招呼吧。
一个工作日的中午,我11点出门,马上给他弹个消息,师兄,我出来办事,刚好在你单位附近呢。看看他有什么反应。(如果没反应我就折回食堂吃饭啊)
师兄好热情,立即回复说要请我吃饭。我不好意思让他破费,就折中妥协了一下,答应去他单位食堂吃。
那是怎样诡异的一幕啊???第一次见面,他领着我打饭,遇到无数同事,别人都一脸坏笑以为我是他女朋友……好在我脸皮厚,镇静自若,一脸正气。
师兄西北人,很开朗,聊了超级多的话,主要围绕着工作,做储层预测啊,定井位啊什么的,我对这人印象挺好的,觉得他是个热爱工作的靠谱直男,心里默默标记了一朵小红花。
过了几天,师兄约我去看话剧。我知道他不会喜欢这种文艺的东西,只是为了讨我喜欢,还小感动了一下呢,又在心里标记了一朵小红花。
谁能想到,是一部超级无聊的搞笑剧???而且我并不觉得好笑,挺恶俗的。恶俗没什么,也许他在选剧的时候也不了解,最关键的是,他问我,怎么会不好笑呢?大家都在笑啊。
后来又见了两次面,除了工聊工作还比较顺畅,聊别的都会冷场。我认真思考了一下,问题的关键在于,他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其实没有任何的好奇心,头脑里有一个固若金汤的标准,就是大家都觉得怎样就是正常的,你不这么觉得,就是不正常。
我当时觉得有点难过,因为这个师兄挺好的,业务能力和为人方面都很好,只是我真的没有办法和一个不能精神交流的人在一起。
那时候已经冬天,新年快来了,过了年我就27岁了,觉得前路茫茫。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END
原创不易,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