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思索人生意义之所
TUhjnbcbe - 2023/8/22 21:32:00
贵阳白癜风治疗中心 http://pf.39.net/bdfyy/zjft/190621/7235809.html

今年的清明没有古诗中的雨纷纷,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是大雨倾盆。上午10点,当举国的汽车、火车、舰船以及防空警报全都鸣响的那一刻,心里那根伤痛的弦再次被拨起。

起身默哀的三分钟里,大脑不停地在闪回那些和战役有关的一幕幕,或悲痛,或感怀……有那么多人的生命都被留在了这个春天,更有那么多光辉而又闪亮的他们将永恒留在我们的心里。

与此同时,我也在一遍遍地反问自己,到底我们的人生应该如何度过,才是有意义的呢?而当我们不得不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调适自己呢?

百思不得其解之余,只好再次从书架上拿出这本《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希望读有所获,可以解我所惑。

本书作者欧文·亚隆(IrvinD.Yalom)是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荣誉教授,相关著作也不少,最出名的是《当尼采哭泣》(曾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而《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这本书,据作者亚隆本人所言,是来自他自己直面死亡的经历,是完全个人化的。

当我们不得不直视骄阳的时候,是极其刺眼极其难受的,这种感觉正如我们不得不直面死亡一样,就像这次突发的疫情,我们不得不面对那么多生命的逝去……我们因此难过,悲痛,焦虑,恐惧,害怕……但我们无法逃避,只能选择面对。

还好我们还有书籍,还可以借阅读来排解我们的情绪。

这本书的架构算是十分有条理性的,总共有七章,先是从死亡恐惧不易察觉的外在表征介绍起,而后开始讨论如何识别被转化为其他诸如焦虑、抑郁等症状的死亡恐惧感,进而阐明直面死亡的意义,以此引发内在的觉醒体验,令人更加完满的生活。

作者从第四章开始借用并讨论一些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或心理治疗师的观念,以及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有关死亡主题的思想讨论,再结合第五章人际关系联结的实践,向我们展示了一些临床方面关于直视死亡恐惧的做法。

有意思的是最后两章,作者跳出观察者的身份,通过讲述自己有关死亡的体验与态度,来反观作为治疗师应该注意的一些观念与做法。

之于我,阅读完这本书后,无疑是缓解了我此刻对死亡的焦虑,也理清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01-死亡恐惧的内因

作者在书里谈及多数人对死亡恐惧的内因,不外乎害怕死后无法再知晓家人、朋友以及外面的世界在发生些什么;害怕死后再也不能看,不能听,也不能接触到所爱之人;害怕死后的那个世界充满黑暗、惩罚、恐惧……等等。

△但丁《神曲》地狱篇第18歌

但这些情况对于我都不存在,我并不担忧这些,因为我并不相信死后还有另一个世界之类的说法。正如书中引用的伊壁鸠鲁的三个最著名的论点:

灵*的死亡:坚信如果死后灵*也随之消亡,我们就不需要害怕死后的世界。到那时,我们没有意识,对逝去的生活就不会有遗憾,更不需要害怕神。完全虚无的死亡:当我活着的时候,无所谓死亡;当我死去的时候,我已经不存在了。因此,为什么要害怕那些我们永远也感觉不到的死亡呢?生前与死后,对称的两极:指的是我们死后“不存在”(nonbeing)的状态与出生之前一样。

那么,当我此刻想到死亡时,我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02-人生的意义

还记得曾经有好几次,我都忍不住问自己:如果一切最终都会消失,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我也看过不少类似的书籍,希望能找到答案,但得到最多的建议都离不开这几句: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过程,要享受当下,找到自己的兴趣,努力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

甚至在这本书里,作者也阐明:

对死亡的恐惧常常与人生虚度的感觉紧密相关。换句话说,你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尼采简洁有力地将此概括为“圆满人生”和“死得其时”。

我很赞同也愿意相信这些话里的道理,但内心深处隐隐的还是有个声音在嘀咕:根本还是没有很好的正面解答我的困惑,好吗?

都说要让人生过得有意义,可是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呢?找到自己的兴趣?可是又如何找到呢?即便找到了又如何?到最后不过尘归尘,土归土,一切皆虚空,那么又何必那样费劲生活呢?可是不努力生活,人生不就虚度了吗?

纽约公墓TrinityChurchCemetery

嗯哼,是不是很有点“使劲钻牛角尖”的感觉?可是人的思想不就是这样,常如野马难以驾驭吗?

庆幸的是,即便偶尔会“钻牛角尖”却并不会真的受其困扰,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能“碰撞”出这个答案。只是没想到的是会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刻,在这本无意间再次翻开的书里。

03-“波动影响”理论

作者在分享的其中一个案例里,告诉当事人,当你自己回答不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假设一下,倘若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小孩问你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他们呢?

这个假设让我心里一惊,是呀,我们都知道怎么去振振有词的回答别人问出的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却从不愿意正面理直气壮的回答自己。是为了给自己的消极、偷懒、不作为、虚度时光找个最冠冕堂皇的借口么?因为觉得人死后一切皆空,所以就得过且过,放任自己的人生历程无意义吗?

作者用更专业的“波动影响”理论进一步告诉我们:

每个人,即使没有意识层面的目标或这方面的知识,也都会形成中心影响力,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就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直到再也看不见。

换句话说,在我们自己的人生体验中,也总会留下一些我们可能知道或是不知道的东西,比如某种特质、某些智慧、某些教导,或是我们带给他人的舒适的感觉等等。那句很有名的“从他(她)的朋友中找寻他(她)的身影”,说的便是个人的“波动影响”效应。

一如在这次抗疫中牺牲的烈士和同胞们,他们也都在用他们的行动在影响着我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和思考。

一如此刻的我,更是领悟到了,我们生活的最大意义便是:尽己所能地好好活着,力所能及地多帮助他人。

所以,如果你也曾有着和我类似的困惑,不妨找个时间,好好读一读这本欧文·亚隆的《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也欢迎你留言和我交流。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33.9购买

·End·

1
查看完整版本: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思索人生意义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