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孩子网络游戏成瘾怎么办
TUhjnbcbe - 2023/8/28 20:17:00
得白癜风的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zg/161014/4992915.html

策划:祝君好心理工作室

撰文:叶老师主创团

1.青少年游戏成瘾和家长的“游戏成瘾恐惧症”

根据NikoPartners的《中国年轻玩家》报告,我国6至17岁的未成年玩家的渗透率在防沉迷新规以来由60%降为了40%(由1.22亿降低为万)

报告中还指出,71%的未成年玩家的每周游戏时间为规定要求的少于三小时,而29%的未成年玩家每周游戏时间则超出了规定的三小时;这是因为其中82%的家长允许小孩冒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玩游戏(NikoGaming,)

防沉迷新规的制定与日益增长的未成年人过度游戏及在游戏中的不理性消费现象有关,但为什么部分家长仍允许未成年孩子冒用成年人的身份玩儿每周超过三小时的游戏呢?

2.游戏娱乐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人类拥有约22,个基因,但即便这个数字再多十倍也无法包含足够的信息来为人类组织一个完全发达的社会思维

所以,人类拥有天然的游戏冲动,这会帮助人们在与自然和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大脑和思维,从而更好地社交(Panksepp,)

(注:此处“游戏”指儿童借助工具、身体活动等来认识和探索世界的活动,非网络游戏)

研究显示,丰富的游戏将促进额叶抑制技能的成熟,而这些技能可以帮助调节儿童的情绪冲动(比如生气和失望),使孩子们能够静下心来感受事件本身以及事件带来的情绪,减少攻击性冲动

与此同时,孩子们自我反省能力、想象力、同理心和创造力会增强。这些能力会伴随孩子们的一生,让他们做出专注、目标导向的行为,并同时兼具行为灵活性和远见(Panksepp,)

相比之下,很少有玩耍机会的孩子更有可能成长为反社会、有犯罪倾向的成年人。StuartBrown()指出,人们的自我意识会随着大脑新功能/新记忆的产生而发展

缺乏游戏的人们的自我意识可能会有缺陷,因为他们无法从游戏中锻炼社交技能,而社交功能失调会进一步导致他们无法处理成人世界固有的复杂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娱乐行为不再局限于自然娱乐,而更多的转向电子媒体和网络

一方面,一份年的调查表明近80%的游戏玩家认为电子游戏为帮助他们缓解了压力并为他们提供了精神刺激;专业的电子竞技选手也表明游戏提到了他们的抗压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Bhargava,)

另一方面,部分研究揭示了过度网络冲浪的负面影响:过度使用网络和屏幕媒体的会使大脑过早老化、对认知功能(如抑制控制、奖赏系统和跨期决策)产生影响,并导致例如焦虑、抑郁、社交恐惧症等心理健康问题(González-Bueso,;WeinsteinIsrael,)。

这种过量游戏会成为一种上瘾行为,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以及他们的工作与学习生活(González-Bueso,)

为什么游戏会让人上瘾?

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孩子到底有没有游戏成瘾呢?

3.什么是游戏成瘾?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每周玩儿3个小时以上的游戏就是游戏成瘾了,其实不然

游戏成瘾在心理学上是一种疾病。根据DSM-5手册(APA,),网络游戏障碍(InternetGamingDisorder,IGD)被定义为一种持续或反复的游戏行为模式,而游戏方式可以是在线的或离线的

游戏网络障碍者通常表现为:

(1)对玩游戏渴求,比如对玩游戏的期待支配了个体的日常生活

(2)不能玩游戏时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易怒、焦虑、悲伤

(3)耐受症状(需要玩的时间越来越长)

(4)无法控制要玩游戏的意图

(5)增加游戏的优先级,使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

(6)即使知道玩游戏的潜在危害仍难以停止

(7)为了隐瞒花在游戏上的时间欺骗家人或其他人

(8)用游戏逃避问题或缓解负面情绪(如内疚)

(9)玩游戏危害到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

要将一个人诊断为患有游戏成瘾,以上游戏行为和其他特征需要在至少一年内很明显(González-Bueso,)

如果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表现出了以上症状,请及时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让专业人士尽早进行干预

4.游戏成瘾的神经和心理机制

我们的大脑有一条奖赏环路,指的是当我们收到奖励或惩罚时被激活的脑部区域,负责奖赏的动机强度和价值评估过程

这个环路的一场对成瘾行为的出现和维持有着重要作用,涉及纹状体、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眶额皮层等区域

研究表明,长期的过度游戏会使网络成瘾者面对游戏奖赏的神经反应和行为表现异于常人,他们会更助于游戏相关的刺激,同时情绪体验和对游戏的渴求感也在增加(周新雨等,)

这不仅使他们对游戏更加上瘾,也让他们更难以戒除游戏成瘾行为。在进行游戏时,游戏的奖赏(比如胜利)和游戏相关的线索出现时大脑的奖惩系统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在此期间,多巴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乐神经递质)增多;游戏成绩越好,游戏带来的成就感越高,多巴胺也释放地越多。这会使玩家乐此不疲地玩游戏,追求游戏奖励带来的快乐

游戏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玩家,会对游戏机制进行改进并激励玩家玩游戏。例如,游戏段位的设置、游戏奖励、活跃度等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做蔡戈尼克效应(Zeigarnikeffect),指的是人们会对未完成的、未达到目标的事情耿耿于怀(GoodTherapy,)

一些游戏就利用了这种心理效应:玩家都想要提高自己的游戏段位,一些游戏公司就会在提升段位的关键局(比如差一局到最强王者)为玩家匹配水平较低的队友,让玩家输掉关键一局无法晋升段位。这样就会使玩家肾上腺素飙升,对升段耿耿于怀,想要继续游戏

5.性格和家庭因素对游戏成瘾易感性的影响

除了大脑结构和游戏机制,一些孩子的性格让他们相较于其他人更易游戏成瘾。研究发现网络成瘾(IA)和游戏成瘾(VA)与一些人格特征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性格敏感、自卑、责任感和自控力低、攻击性和寻求认同感高、易焦虑、易冲动的人更易沉浸在游戏中,产生游戏成瘾行为

此外,对成瘾特征的无知、缺乏家庭支持和紧张的家庭关系与网络成瘾正相关(González-Bueso,;Kimetal.,)

如果孩子本身性格是敏感孤僻的,家人又时有争吵。为了避开家人吵架和家人陪伴缺失带给自己的负面情绪,孩子很有可能在网络上寻求安慰和认同感

6.如何预防孩子游戏成瘾

(1)丰富孩子的娱乐项目

家长可以多带着孩子进行户外娱乐活动,减少孩子沉浸在网络世界的时间。这不仅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有效减少焦虑、抑郁、和消极情绪并提高自信和认知功能,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Sharmaetal.,)

通过运动,孩子们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社交技能。在繁重的课业学习之后,适当的运动也可以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放松,提高在注意力和学习效率(Blascheetal.,)

(2)鼓励孩子玩儿亲社会游戏

上面提到过适当游戏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及社交技能发展有所益处,所以很多家长允许孩子玩游戏

比如,孩子们可以在游戏过程中结识伙伴、认识到伙伴的长处、根据不同人的长处进行游戏分工、并和朋友分享他们在游戏和生活中发生的趣事

只要家长可以把控好游戏的尺度和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游戏就是一个增强亲子关系的良好媒介

相比于暴力游戏,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玩儿团队合作类和益智类游戏

研究表明亲社会游戏(pro-socialgames,指在游戏中涉及互帮互助和团队合作的游戏)可以减少反社会方面并增加亲社会行为

此外,他们发现接触亲社会视频游戏可以增强人际同理心(Wulansarietal.,)

(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和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LiuKuo,),亲子关系越不好,孩子越是容易沉迷于网络

亲子之间关系疏远,家长对孩子缺乏关怀和体贴,或者亲子冲突不断,导致孩子缺乏必要的归属感、安全感,从而转向网络寻求慰藉

(4)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

夫妻之间关系差,总是爆发冲突,也是导致孩子网络沉迷的原因之一(Yangetal.,)

夫妻之间“冷战”、吵架,孩子就可能通过沉迷网络来逃离纷争;同时,父母之间的破坏性关系会诱发孩子的焦虑、抑郁、内疚(孩子会认为“父母吵架都是因为我”)等负面情绪,在家庭中负面情绪无法疏解,就在网络游戏中来宣泄

因此,夫妻要处理好双方之间的关系,不要在孩子面前爆发冲突;遇到事情要沟通、协商来解决;即使爆发冲突,也要避免卷入孩子(邓林园等,)

总结

游戏作为人发展认知、融入社会的先天倾向渠道,其实本无可厚非,但当它更多地是与增进亲子、朋友等人际关系相关、具备一定益智性和现实性时,才是最有利于发展的

当然,网络游戏在适度的范围内也是可以起到释压放松、调节心情、线上社交的,家长们对待孩子玩游戏也不必像洪水猛兽,先判断清楚沉迷的程度,也多了解游戏之所以能让人沉迷的心理机制,而后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事实上,叶老师在系列课《网络沉迷与亲子沟通》里说,大多数家长却用与游戏沉迷心理机制完全相反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学习,孩子相比之下当然更喜欢游戏了)

更重要的是,叶老师说,许多沉迷游戏的孩子,其并非一开始因游戏好玩所以沉迷,而是有很多外在推动因素,如家庭关系不和、缺乏自我效能感、缺乏内驱力、节律感、变故事件等推动他们选择了“更快乐”的方式

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游戏成瘾症状,比起打骂,更需要的,是给孩子提供情感支持、积极沟通陪伴,亦可同时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帮助

愿天下的家庭都不再为网络游戏而痛苦罢!

#家庭教育#

原创保护,抄袭必究

喜欢欢迎点赞+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网络游戏成瘾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