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羞怯成当代大学生共有标签,归根究柢和
TUhjnbcbe - 2023/8/29 19:50:00

文/月儿老师教育日记(原创,严禁转载抄袭,侵权必究)

现在有个词很火,叫“社交牛逼症”,即在社交方面毫不胆怯、游刃有余的人;与之相对的就是我们很熟悉的“社交恐惧症”。

但是有趣的是,社交恐惧症曾经也作为一个萌点而存在。历史永远都在向前发展,社交牛逼症何以取代社交恐惧症成为新的时代的宠儿,这其中的缘由或可说道说道。

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员,我们不得不承认,那种不论爱好社交与否只要能得体聪明地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人,不管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吃到了一定的红利。

相反,那些羞怯的人却因为种种外界因素在心理上自己就对自己进行了限制。大学生在这方面尤甚。

“羞怯”成当代大学生共有标签,竟然与父母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父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载体,我们刚出生时,更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即便长大后,与父母的羁绊也只会越来越深。

可以说,父母是最初带我们认识世界的人,其对我们的人生观乃至世界观都不可解地产生巨大的影响。

有句话叫三岁看到老,其实就是说我们的性格从小就定下了基调,我们长大后的表现或多或少都带着小时候的印记。但是我们身上的这些特点我们往往不会深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家庭所在地对大学生羞怯程度的影响

通常来说,家庭处于乡镇的要比家庭处于城市的大学生的羞怯程度高。这往往与一个人的见识有关。

对于那些身处乡镇,未曾见过外面的人可能不一定会有这种感觉,但是大学生不一样,那些“小镇做题家”一旦走到外面,他们所收到的冲击和震撼是在城市的孩子所不能想象的。

一个人面对陌生事物的无措甚至恐慌即便掩饰得再好,也难免会表现出来一种近乎发自本能的羞怯。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羞怯程度的影响

在大学中,做事畏畏缩缩的人是最容易让人欺负的人,而她的外在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就是由内在的高羞怯所主导的。这种人暂且不说她的其他方面,单这一个地方来说父母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父母的教养方式通常有这么几种: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严厉惩罚。

根据专家的研究显示:温暖理解是一个人未来不“羞怯”的决定性因素,而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却会导致其变成“高羞怯”人群,其他的教养方式对一个人的影响没有那么显著。

造成“羞怯”的根本原因还是父母的养育方式

之前所说家庭所在地对大学生羞怯程度有影响,但并非根本原因。

有一句话叫女孩子要富养,这种富养不是金钱,而是精神。一个在父母的温暖理解下长大的孩子精神上是富足的,人格上是完善的。即便出生贫寒,表现出来的也是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而在大学这种相对单纯的环境中,具有这种特质的人相当受欢迎,甚至成为被羡慕的对象。

为何父母的养育方式对一个已然成年的大学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人对人的影响是足够大的,而父母的存在尤为如此。任何一个大学生曾经都是一个孩子,若想探究原因我们还是要追本溯源。

对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太小了,小到父母就能成为他们的全世界,而父母对他们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世界对他们的反馈。

若是小时候在情感上没有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反馈,等到他们长大,在为人处事上,便容易出错;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一个较为明显的状态就是羞怯。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对孩子更包容,给他们更多的支持、接纳、理解和鼓励,但是又不会过分干涉、保护和溺爱。

从大学生本身来说,或许很难,但是必须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也要知道这个世界不会围着我们转,但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我们是可以掌控它的,比如我们的未来和人生。

写在最后

标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把标签固定化,形成一种刻板印象。

“羞怯”固然是我们当前很多人的通病,但是妖魔化或玩笑化其也大可不必。相反的,我们应该反思这种群体性现象的出现,即便不能自救,至少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坦荡安然地长大。

感谢阅读!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羞怯成当代大学生共有标签,归根究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