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莫说,前几天她在商场里看上了一件羊绒大衣,无论是款式还是做工都非常符合她的预期,并且在商场里试了很久,最后还是没买,这件事过去了好几天了,对那件大衣依然念念不忘。
我们都很好奇,问她,这么喜欢为什么不买下来?难道是因为价格太贵了吗?小莫不好意思的摇摇头,那件大衣的价格也能够接受。但是颜色太多了,她试穿哪种颜色都觉得好看,犹豫了很久实在选择不出来,最后只能遗憾的离开。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当面临多种选择时,犹犹豫豫,迟迟做不出最后的抉择,有时甚至害怕因为选择带来不良的后果,干脆放弃选择,不做任何决定,在心理学上将这种行为称为:选择恐惧症。
选择恐惧症也叫做选择困难症,百度词条是这样的解释的:
选择恐惧,显而易见是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缺乏自立意识,害怕失败。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慌,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
关于“选择恐惧”,国内一项调查显示,83%的人有过这种现象,半数人身边有害怕选择的人。
成年人的世界里压力过大,通常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应激障碍,选择恐惧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大到买房、买车纠结价格、颜色、性能,地段、面积大小、会不会升值保值等等小到买衣服,同样的款式不同的颜色都要纠结好久。
多年前曾有一部电影叫做《天生购物狂》,由刘青云饰演的心理医生,就是一位选择恐惧症患者,身为医生的他,能坦然面对各种病患并做出正确的诊断,但对午餐菜单上的ABC数款,来回比较,纠结吃这个会不会得病吃那个够不够营养,甚至急得浑身出汗仍无法决断,电影的情节虽然略微夸张,却是将选择困难症的典型症状鲜活的表现了出来。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出现选择困难症状的人群越来越低龄化,很多孩子也出现了选择困难的征兆,
前些天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路过玩具区,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在催促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你倒是挑好了没啊!就那两个玩具你都选了快半个钟头了,怎么还没选好!”站在货架前的小男孩,左手拿着一个玩具小火车,右手拿着一个小飞机,一脸窘迫,小声说,“我不知道要哪个好!”“买那个小飞机就行啦!”妈妈看了看手腕上的表,更加的不耐烦起来。小男孩将手中的小火车恋恋不舍的放下,抱着小飞机一步三回头的走了。远远的还能听到那位妈妈的叨唠,“你这个孩子是不是有选择恐惧症啊?挑个玩具还这么犹犹豫豫的。。。。。。”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拿不定主义,是因为选项过多,货柜的玩具品种繁多,孩子看到哪样都喜欢,而又不能每一个都带回家,所以想要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来,自然会很纠结。这完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孩子的专注力分散有关。
但是,有些孩子却是什么事情都表现出拿不定主意,不果断、犹犹豫豫的选择困难症状,那又是为什么呢?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做事不果断、犹豫的性格形成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影响密不可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或孩子的养护者中有做事犹豫、选择困难患者,孩子依样学样
场景:珊珊妈带着珊珊去商场买鞋,为了挑到一双价格合理、质量又好的鞋子,珊珊妈东挑西选,整整挑了一个下午也没有拿定主意,不是这双样子不好看,就是那双价格太贵了,直到商场要关门了珊珊妈也没买到心仪的鞋子。过了一阵子,珊珊爸带着珊珊去超市买东西,爸爸让珊珊自己零食,珊珊却犯了难,拿起这个又放下,拿起那个又想要刚才那个,磨磨蹭蹭、犹犹豫豫的挑了好久。气得珊珊爸回家跟珊珊妈说,“孩子的这些坏毛病,都是因为你做出的坏榜样!”
分析:
李岫云曾说过,父母是孩子们启蒙教师,孩子是母亲的一面镜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认为父母的一切做法都是正确的,并乐于去模仿,父母对待事物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不自觉得流露出的某些焦虑也会使孩子感受到,并深受其影响。
珊珊妈的拿不定主意不只表现在买东西买鞋子,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那么珊珊耳渲目染也会依样学样,变成遇事没主张,选择困难患者。
2、父母对于孩子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