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孩子又要学比尔盖茨辍学了解读孩子认知过程
TUhjnbcbe - 2023/8/30 20:17:00

樊晶妈妈最近分享了她很苦恼的一个状况,孩子又跟她抬杠了,抬的还是“我要辍学”这个传统经典老杠。

事情起因当然是一次失败的考试。孩子拿着79分的考卷,在学校被老师一顿羞辱,回到家里自然也少不了爸爸妈妈的冷言冷语,孩子被怼到上头了,一生气把卷子一撕,嚎啕大哭,然后搬出了“不上学”套装。这也是樊晶妈妈最头痛的一点。涉及学业的问题,孩子总能将车轱辘话带到辍学上,然后开始“别人都说比尔盖茨是因为辍学才当首富的!我不上学了!我也要辍学!”

很多妈妈一定也和樊晶妈妈有同样的苦恼,其实,孩子是被“可得性启发”这类认知启发方式所影响,同时也是一个家庭教育良好的撬动点。

一、什么是可得性启发?

文章开头樊晶妈妈提到的这类8认知错觉,就是孩子认知初期最常见的一类,叫做“可得性启发”。

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理性情绪疗法的认知-行为治疗之父)在研究中曾描述过这类认知,“人们更倾向于根据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availability,容易被再回忆或再提取)的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或回想到的客体或事件会被判定为更容易出现”。

换言之,可得性启发其实依赖于事物在我们脑海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名字很拗口,定义太晦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了解。

如果拿着画册问孩子交通工具的危险性,很大一部分孩子会认为坐飞机比坐公路大巴要危险的多,甚至有的孩子因观看飞机失事现场图片被吓到患上“飞行恐惧症”。但实际数据显示,飞机的生存率要比公路出行高的多得多,乘坐飞机最危险的过程,其实是在你每次去往机场的路上。

为什么很多孩子会形成这类认知?因为每次空难发生几乎是灭顶之灾,每次都会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电视、网页、收音机会给与大篇幅的报道。绝大部分人没坐过飞机,但一定知道MH的坠机事件。飞行危险更容易被提起,所以孩子们在大脑内搜索“飞机-危险”很容易检索出相关的大片信息,而脑内检索“大巴-危险”,很大可能是没有什么关联内容的。两相对比,飞机出事的信息“更容易被获得”,进而形成“飞机更危险”的认知。

这个案例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樊晶妈妈的孩子会经常搬出“辍学的比尔盖茨”,孩子脑中能和“辍学”联系起来的可得性信息,就是誉满天下的成功人士比尔盖茨,他的脑内形成的连接就是很简单的“我要辍学-我就会成为比尔盖茨”,这是一个在大人眼中很可笑的认知,但是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思维模式中,这是可行而成立的,孩子脑海中很多错误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么建立的。

同理,这个认知会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形成很多恶性认知偏差,比如:

米饭是每天都能吃到的,所以是可以随便浪费不用珍惜的(反正下一顿还有);

钱是在柜子里、爸爸妈妈裤兜里、梳妆台盒子里,一伸手就能拿到的,所以是唾手可得不值得珍惜的(反正随时可以拿到);

甚至会有:

爸爸妈妈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又要学比尔盖茨辍学了解读孩子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