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关于“社交恐惧”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所高校的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80.22%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6.90%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比较严重的“社恐”;0.64%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严重的“社恐”,被医学上确诊为社交恐惧症。
此外,12.24%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完全不“社恐”,称自己是“社牛本人”。
报道中提及,大学四年,让陈易琦(化名)感到“社恐”的场景很多。他忘不掉自己大一面试学生会时的场景,他用“快要尿裤子了”来形容自己的紧张程度。
最让他难受的场合还要属同学聚餐“坐立不安、如坐针毡,被点名的时候恨不得钻到地缝里……”
而另一受访者向北,曾有同学和她打招呼的时候,觉得她“又聋又瞎”。
话题#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很快冲上热搜↓↓↓
网友罗列的“社恐”经历,引发评论区强烈共鸣......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介绍,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属于焦虑症的一个亚类,表现在让患者感到痛苦,而且水平异常,让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当下一些年轻人常挂在嘴边的“社恐”和真正的社交恐惧症是有区别的。“有些年轻人说自己‘社恐’,其实是一种对号入座的心理效应,觉得这个概念和自己有相似性,就像网络中流行的那句‘你是不是看我身份证了’。”
迟毓凯分析,许多认为自己“社交恐惧”的年轻人并不是真的有严重心理障碍,这类人们常说的“社恐”有几个原因:
①一些人因为现实社交礼节繁琐,倾向于逃避社会角色需要的社交规则。其次,人际交往中的边际感不清,也是当下一些年轻人不愿社交的原因。再次,有些人会把“社交恐惧症”当作对逃避社交的一种宽慰。
②另一个让年轻人“社恐”的原因,是害怕真实社交失败。“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一般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渴望追求人际交往的成功,害怕人际交往失败后被人瞧不起。”
迟毓凯建议青年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害怕犯错、没面子,不要担心自己的举止、作为不完美。如果“社恐”不影响生活,年轻人可以不去在意;但如果发现了自己“社恐”,又想摆脱它,可以尝试真正的社交恐惧症疗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18岁到30岁之间是试错的好时机,这个年龄段,人们已经能意识到失败对人生的意义,而且有精力去修正自己的问题,克服问题后总结的经验,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颇有助益。就像哲学家尼采说的,‘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强大’。”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