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探探大数据超四成用户自称社恐,女性比
TUhjnbcbe - 2023/9/22 20:32:00

近年来,“社恐”一词屡屡走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给自己贴上了“社交恐惧症”的标签。

近日,社交平台探探联合中国青年报,面向探探平台内的用户发起问卷调查,针对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情况展开深入调查分析。调研针对探探平台18至35岁的用户发放问卷,其中40.2%的被调研用户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其中女性用户占比高于男性用户;同时,通过社交软件交流成为当下最常采用的社交方式。

本次调研中发现,34.3%的被访用户表示社交障碍为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其中14.2%的用户表示其带来的影响非常大。社交障碍,已成为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婚恋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萍看来,“社恐”一词被泛化的现象,潜藏着丰富的社会意义。首先,它可以解读为年轻人个性化态度的彰显:聊得来的人就疯狂地聊,聊不来的就索性贴一个“社恐”标签避而远之。

“首先,家庭和学校要认识到社交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是需要在家庭和学校的支持、教育、引导和创设好的同辈交流环境下才能得到培养和提升。其次,社会需要为当代青年社会交往提供场所、路径、空间,改变他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被动局面和消极心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长邓希泉表示,最重要的是青年群体要对社会交往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有更科学的认知,摆脱社交的自卑心理或恐惧情绪,通过亲缘、学缘、业缘、地缘等逐渐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主动地、更自信地进行社会交往。

超四成用户自称“社恐”

“如果不是出于工作原因,我更愿意宅在家里,我就是社恐本恐。”探探用户朱琳说道,而像朱琳一样,认为自己存在社交障碍甚至自称“社恐”的年轻人则越来越多。

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超四成被调查者自称“社恐”,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问题,其中,17.7%的人表示“不敢和陌生人说话”,21.4%的人表示“在公共场合会感到紧张”,而20.7%的人则表示如果有社交活动会提前很久就开始焦虑。

现代社会,“社恐患者”群体越来越壮大,而社交焦虑如果到了足够严重的程度就有可能发展成社交焦虑障碍症,也称社交焦虑症或社交恐惧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10个人里就有1个有社交焦虑倾向。

在本次调查中,被问及“对于与工作之外的朋友共同参加聚会”等社交活动的看法时,仅有38.9%的人表示会积极参与,几近10%的人则会焦虑逃避;同时,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被调研对象表示每个月至少有两次以上的线下聚会。对线下社交的逃避和焦虑,已成为不少当代青年公开的秘密。

同时,在本次调研中被问及“在路上遇到熟人会如何反应时”,31.5%的人表示呈回避态度,其中超过10%的被访者表示会“低头玩手机,假装没看到”,也有17.8%的人会等待对方先打招呼。“为了在路上不和认识的同学打招呼,我把眼镜摘了下来。”这是一条来自自称“社恐”的探探用户留言。

区别于早些年中国特色的宗姓大院、计划经济时代以单位为属性的功能性大院,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环境是伴随着标准化社区的城镇化进程而演进的,邻里街坊等名词已成为过去式;加之异地求学、跨城工作的常态化,很多年轻人成为城市中的独居者,而这也成为其产生现实“社交障碍”的重要因素。

“社恐”进一步引发婚恋恐惧

本次在探探平台上的调研显示,在遇到心仪的异性时,62.4%的男生和78.8%的女生呈现被动态度。其中,21.2%的男生及30.2%的女生表示“等待对方先开口”。但往往爱在心口难开,有23.1%的男生及33.6%的女生无奈选择“低调暗恋”。

“社恐,不爱说话,希望你先开口;不想聊可以随时解除匹配。”郑天在自己的探探签名中写道:简短且冰冷的留言是郑天的心理写照,渴望社交,却吝于主动。自称社恐的人群认为自己天生不会社交,经年累月也就放弃了去主动尝试社交的可能性。

“当我不想去参加某个无效的聚会时,我就会说我是社恐;而这也不完全是借口,在很多社交场合,面对不认识的异性时,我确实会感觉到手足无措。”探探用户张然说。在平时生活中,张然和其他自称存在“社恐”的年轻人一样,宁愿在飞机上待20个小时,也不愿意跟身边的人说一句话;而在多数社交场合也呈现出心理上的“被迫营业”状态,他们有意识地回避社交。诚然,这则为结识理想伴侣制造了阻碍。

现如今,在“社恐”被泛化、标签化的背后,既有年轻人对害怕社交的坦诚,也有对自己在某些社会交往技能上欠缺的遮蔽。在被问及造成自己“社交恐惧”的主要原因时,52.7%的被访对象表示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55.6%的人表示不够自信,而38.3%的人则归咎于自身性格内向。

“结识新朋友当然是件高兴的事,但是遇到和自己聊得来的人并不容易。有时会担心自己不善言辞给对方带来不好的印象,更多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确没什么自信,尤其是面对异性的时候。”探探用户李明奇说。

社交软件推动下的“交友新观念”

在本次调研数据中显示,43.3%的被访者倾向于社交软件的交流方式,并且与面对面交谈同等重要。

互联网发展二十年,诸多认知观念随之发生迁移,例如“网友”一词则早已成为过去式。现如今,人们通过互联网来实现沟通、交流。在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下,“云上生活”更被凸显。工作中,同事们通过办公通讯软件实现协作;生活中,用户们利用科技平台来满足自身所需。由此可见,线上线下社交界限的模糊化,让社交一词的外延无限延展,我们可以和未曾谋面的人在线上实现互助合作,而这与现实中的社交关联并无明显区隔。

而相较于传统线下社交方式,社交软件则给予了社交更多可能。“文字和表情符号本身蕴含的意义给彼此之前的交流带来看了很大空间,社交软件上的语音等功能又弥补了线上交流中语气的欠缺,而没有面对面的现实压迫感,就使得深度交流在线上更易实现。”探探用户李斯羽表示。

探探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社交软件的存在,帮助有社交需求但不善面对面交谈的人开启了社交的第一步,让他们勇于去和不认识的人交谈。而随着彼此交流的深入,则为延伸到线下见面提供了情感上的铺垫,彼此在更信任和认同的情况下发展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以至于伴侣,更容易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在这个层面,社交软件其实是扮演了桥梁的角色。”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白金蕾编辑王进雨校对张彦君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探大数据超四成用户自称社恐,女性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