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承睿:亚洲对G20的期望空前高涨
亚洲已经逐步发展壮大。假以时日,该地区的新兴国家——中国、印度、韩国和印度尼西亚——便可跻身强国之列,并掌握决定全球金融和经济秩序重组的话语权。 4月初,20国集团领导人将聚首伦敦,人们期待这次会晤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包括制定恢复经济增长的实质性举措、加大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注资力度、深入了解新的金融格局以恢复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亚洲的决策者期望通过此次会晤达成另外两项重要保障措施:一、发达国家继续开放本国市场;二、继续放开对贸易融资和投资所需的全球资金流的审查。 达成一致意见将非常困难,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人们对此的期望却是空前高涨。面对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个别*府采取了比较轻率的应对措施。人们很容易忘记现实:正是逐步消解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壁垒,推动了此前历史上世界经济最繁荣局面的出现。 根据国际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提供的数据,从2000年到2007年,全球共创造了超过2亿个就业机会。资本、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使数百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摆脱了贫穷。当然,随着危机继续深化,亚洲国家*府和企业越来越担心全球几个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体将通过立法手段,或明或暗鼓励制造商在国内进行生产,并鼓励银行和保险公司将资本留在国内。艰难时期都会出现这类保护主义。虽然从根本上讲,大量私人储蓄、公司和金融机构保守的财务状况以及庞大的外汇储备,会使亚洲经济依然保持强势,但持续动荡的经济局面已迫使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和贷款人紧缩银根。 亚洲出口额急剧下降,经济增速放缓。与此同时,很多借款人正想方设法为债务进行再融资,或以合理成本获取贸易融资贷款。 此外,据国际金融研究所预计,今年流入新兴市场的净私人资本可能会下降至1650亿美元,而2007年时该数字超过了9250亿美元。 20国集团领导人的当务之急便是找到确保贸易和资本持续流通的有效方式。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议事,这是一个良好开端。20国集团成员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80%,包括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20国集团会议是一个真正体现全球经济状况的论坛。但亚洲会切实从中受益吗? 伦敦会议只是20国集团领导人举行的第二届峰会。首届会议于2008年11月在华盛顿举行,那次会议是对经济危机的一次直接回应。在第二届峰会上,人们期待亚洲新兴经济体发挥与其经济实力和地位相适应的调节作用。据渣打银行经济学家预测,尽管今年中国、印度和印尼的增长势头将有所减弱,但仍有望分别实现6.8%、5%和4%的GDP增长。而中国内地有着全球最大的货币储备,领先于日本,印度、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也位居全球前十之列。 新兴经济体已经实现了一些收获。3月,20国集团的财*部长在伦敦进行会晤,同意扩大金融稳定论坛,吸纳更多发展中国家成员。该论坛将为全球金融机构设定新标准。这些国家还将加入旨在设定新型国际会计和风险监管框架的全球性论坛。 在这些关键的决策机构中,新兴经济体参与度的提高有助于解决可能存在的分歧,而且长远来看,有助于重新平衡世界经济秩序。耐人寻味的是,由于西方国家出现了金融动荡,才使得新兴市场有机会走上前台发表重大意见。现在大家都知道,东方国家高储蓄和西方国家过度消费之间的失衡状态造成了美国和欧洲的资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