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社恐是年轻人的流行病线上狂欢
TUhjnbcbe - 2023/10/7 17:19:00

如今,一些年轻人喜欢给自己贴上“社恐”(即社交恐惧症)的标签。在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诸如“社恐太难了”“社恐人群的噩梦”等话题讨论,动辄热度过亿。还有调查显示,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显然,真正符合医学诊断标准的“社恐”人群比例其实非常低。正如一些心理专家所言,大多数人的“社恐”并不是病,如今被泛化使用的“社恐”一词,更多时候是一种用来逃避现实社交的托词。

“社恐”真的是年轻人的“流行病”吗?步入数字化时代,身为互联网原住民、更习惯于线上表达的青年一代,固然可以依托网络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便捷高效,并减少了令他们“恐惧”的真实社交,但这真的是一种好现象吗?线上“狂欢”、线下“沉默”,为什么不少年轻人会发出“数字化时代更友好却更孤独”的感叹?

年轻一代更习惯于网上交流

所谓“社恐”,大体的意思是,面对人群就紧张,对与人交往感到不自在、莫名恐惧。在网络相关热门话题的讨论中,网友讲述的一些“社恐”经历,引发不少人的共鸣。比如,“熟人和我打招呼,觉得我‘又聋又瞎’,其实我只是太紧张,不知道怎么办”“最怕远远碰上认识的人,想低头装没看见又已经对视了,想打招呼还隔着老远,短短几秒头脑风暴”……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汪晨波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社交恐惧症本指一种精神障碍,有研究显示,“社恐”在人群中大约占比10%—15%,但真正确诊的只有2%甚至更少。简言之,绝大多数人并非真的患有“社恐”。

他认为,不少年轻人如今自称“社恐”,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来自他人的否定或批评高度敏感。尤其在12—24岁这一阶段,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特别在意来自他人的评价,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害怕在人际交往中的失败。

“人天然地会对陌生情境感到恐惧,在现实中‘练习’得少、经历也少,容易产生‘社恐’的错觉。”在汪晨波看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年轻一代更习惯于网上交流,他们参与的线下社交比上一代人更少,所以面对陌生场景,更容易紧张。

其实,不止年轻人,汪晨波举例说,从偏远山村来到大城市,即便是深谙社交技巧的成年人,面对不熟悉的生活情境、社会规则等,也容易“社恐”。

社交不活跃不等于人生很失败

虽然“社恐”的标签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听上去这也算不上是件事儿,更像是一种自嘲,但不少大学教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恐是年轻人的流行病线上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