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35亿社交恐惧者的最深切的痛楚不善
TUhjnbcbe - 2023/10/17 18:03:00
北京酒渣鼻专治医院 http://m.39.net/news/a_8598835.html

什么是社交恐惧?

有人说:看见陌生人就不知道说什么,就想躲。不想出门、不想社交。

有人说:懒得搭理人。就比如有时候上网随便评论了一些话题,有人反驳,也懒得反驳回去。其实不觉得自己是社恐,单纯觉得自己只是“人间清醒”。但是好像又都符合社恐的症状,身边人也说是社恐,就算是吧。

事实上,很多人搞错了三个概念:人格独立、社交焦虑、社交恐惧。

人格独立的人看似活得自我、超凡脱俗。这是思想后的结果,是站在“自我需求”与“社会属性”上完整思考后所做的决定。说是“活得通透、人间清醒”也不为过!但往往也不是任何事物都通透、清醒。所以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且会根据相关症状对号入座。例如:社恐、凉薄、自私、自负、自闭、内向、避世等(白话:清醒得还不够)。

社交焦虑,是弱势人格、回避型人格、讨好型人格等人群的“通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情况也是极易改善的,重要的是“及早发现、及早改善”(白话:不用慌)。

社交恐惧,往往伴随着敏感易怒、焦虑抑郁、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容易受惊、记忆力衰退、注意力无法集中等情况。事实上,这也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烦恼,也是社交焦虑的基本表现,更是社交恐惧的“标配”。

社交恐惧实际上就是“在社交焦虑的基础上产生了明显的回避”,最终陷入社交死循环的结果。

停不下来的“内心戏”

很多人都非常钟爱“内心戏”,尤其是高敏感人群,特别喜欢回忆过去的痛苦往事。当然,也不是说开心的事情不回忆,但是人的病态就在于“对开心总是转身就忘,对痛苦却耿耿于怀”。

1、回忆的过程中,身体又会从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中,再一次感受不安、痛苦、压抑、焦虑等情绪。(喜欢回忆)

2、突然看到某个情节、听到某首歌、见到每件物品等。他们会假设、幻想一些不存在的场景,进而自导自演。占用了生活中大量的时间不说,还会真实的感受到幻想中的情绪。(热衷空想)

3、总喜欢去思考别人的言外之意、动作之外的表达(不断脑补)。这样的行为确实是有同理心、共情心的表现,但大部分情况下的揣测,都是自作多情、空穴来风,实际上毫无作用。即“这样的行为只能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过度揣测)

国外研究发现:正常人大概会有一半的时间,消耗在各种杂乱的思绪当中,而社交障碍患者,往往更为严重。这种超负荷的消耗,会使人的大脑停滞进化,甚至限制智力发展。长久以往,不排除智力可能会出现倒退的情况。即“瞎想太多,会导致智商变低”。

从医学角度而言:长期的思虑过度,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因素。而失眠,必然会使专注力越来越差。而专注力变差,必然会加重社交障碍的情况。

人之所以不能正常社交,往往是因为专注力无法集中,导致社交时无法

1
查看完整版本: 35亿社交恐惧者的最深切的痛楚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