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本周自律阅读推荐被讨厌的勇气
TUhjnbcbe - 2023/10/30 17:25:00
北京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有段时间,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风靡网络,人们纷纷将自己的不幸归于原生家庭,“原因论”再次盛行。但这些原因能令我们的生活变幸福吗?它们究竟是减少了负罪感,还是变成了颓废的理由呢?

“原因论”是弗洛依德的重要思想,它认为现状是过去经历的产物;阿德勒却否定了“原因论”,提出了“目的论”,因为如果过去决定一切而过去又无法改变的话,那么活在当下的我们将对人生束手无策。

本书《被讨厌的勇气》所阐述的的思想来源于阿德勒的“目的论”。他曾是弗洛依德的追随者,后来却成了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学说体系的人。他是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改变现状。

你的人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目的论”认为现状只与我们自己有关,决定我们现状的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经历可以成为我们固步自封的借口,也可以作为我们成功的资本。比如,有人小时候父母感情不好,长大后她自己的婚姻也不幸福,她便认为这是父母给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另外一个人尽管小时父母关系不和但她的婚姻却很幸福,她认为父母的关系让她更懂得珍惜婚姻。

经历会成为借口的根本原因是害怕面对现实,它成为了人们维持现状的合理理由。

除了经历,“如果……,我就可以……”也是人们选择安于现状的常用借口。

你是不是总会兴致勃发,想做很多事,想学外语、学绘画、创业、告白、转专业……梦里绘制了许多蓝图,醒来却总说:如果我有钱有闲……,我就可以实现这些梦想了。于是,你的愿望在这种假设中化为了泡影。

书中提到一个女孩子不敢向喜欢的男孩子表白的案例很能说明这一点。女孩子总是告诉自己:如果我能克服脸红恐惧症,我就会表白。

但现实是:女孩子永远不会克服脸红恐惧症,就算她克服了她也不会表白。因为女孩子害怕面对告白有可能失败的结果,所以脸红成为了她不行动的一个绝佳借口,她怎么能轻易放弃这样的一个借口呢?

正如有些人之所以不幸是因为她自己选择了不幸,不幸成为了成为她安于现状、索求同情与帮助的绝佳理由。

有人不敢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从事热爱的事业,追求热爱的人,妥协于父母的安排,不是不能,而是没有勇气去面对追求所爱之后被指责或者失败的风险,但若妥协,则可将失败或者不幸福归咎于替我们安排的人。

无法直面现状与失败让人唯唯诺诺,身上背满枷锁,毫无自由与幸福可言,但他们却不愿改变,甚至将其归咎于没有能力改变。

不是你没能力改变,而是你不想改变

有人将没法找到好工作归咎于学历太低,有人将别人的成功归于其优越的家境,有人抱怨命运的不公……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他们失去了自信,变得越来越自卑。适度的自卑感让人进步,但是过度的自卑则会产生自卑情节,是不利的。

具有自卑情结的人常常把自卑感作为不改变的理由。

人们惧怕改变,因为改变带来的风险太大了,不仅要面临脱离舒适区的不安,还要面对不确定的新问题新挑战,所以他们宁愿选择继续保持对于现状的“不满”,也不愿选择给他们带来“不安”的改变,最终只能将自己禁锢于自己编织的牢笼里。

他们不是不能改变,而是因为害怕改变,所以下定决心不改变。

在我们的社会里,弱者往往能享受更多的特权,最典型的当属婴儿,他们不用做什么就可以轻易得到很多人的关爱,想要什么只需简单地撒撒娇或者哭闹一番即可。

在面对艰难的任务时,人们也常会选择拖延并屡教不改。因为畏难,他们总会通过做些其他的无关痛痒的事情来拖延时间,然后在截止日期即将来临时,安慰自己:我是因为要做什么与什么,才导致没能完成该任务,但扪心自问:你优先做的那些事情真就那么重要吗?

为了逃避改变,我们总会找出许多借口。虽说学历、出身、命运有时很重要,但这些已成的事实,再去抱怨,又有何意义呢?

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所能改变的,这是我们改变现状的最佳方式。抱怨很容易也很爽,但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学历不好,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学历或者提高能力两种方式来改善,出身与命运则可以当作进步的动力,让它们增加生命的厚度。

找到自由幸福的状态

所有的改变是为了实现自由幸福的生活状态。

远离烦恼,靠近美好,是每个人所追求的。《让人讨厌的勇气》告诉我们人际关系是人类一切烦恼的根源,也是人类幸福的源泉。

人类作为群居动物,获得群体的认可是我们一直渴求的。但每个人对我们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甚至可能是相互矛盾的,这就导致我们无法满足每个人的要求,于是不认可产生了,被讨厌成为了必然,烦恼随之来了。

因此你若想收获自由与幸福,必将有人不认可你,也有人讨厌你。被讨厌是你自由幸福生活开始的标记。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课题分离。渴求认可、不被讨厌是我们的课题,但是认可与否,讨厌与否则是别人的课题。

妄加干涉别人的课题,或者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是造成人际关系烦恼的源头。我们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存在,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存在。

区分课题的关键在于后果由谁来承担。

我们无需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别人也无权苛求我们。这一点在亲子教育之中尤为明显。父母无权逼迫孩子做作业,因为不做作业的最终后果承担者是孩子不是父母,父母的课题是守护不是介入。

此外,人们的不幸福常常源于比较,自卑与不幸是比出来的,优越与幸福也是比出来的。比出来的幸福是低级的,容易让人陷入自卑之中,因为你一旦落后,原先的优越感就会马上消失,不幸福感亦随之来临,比如有些人退休后就衰老颓废得很快。

但有些人功成名就之后仍继续工作,活到老工作到老,精神矍铄、生活幸福。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持续的价值感。这种价值感来源于对他人的贡献,是一种人类共同体的感觉。

这种贡献不以他人的评价、认可为衡量指标,你亦无需他人的肯定或者回报。毕竟他人的评价与认可是别人的课题,贡献他人才是你的课题。

获得人类共同体的感觉需要做到自我接纳、信赖他人与贡献他人,即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学会无条件的信赖别人,并让自己有用,具体的阐释需要我们翻开《被讨厌的勇气》细细品味。

《被讨厌的勇气》采用对话体的形式,通过青年与哲人的对话为我们论述了阿德勒的思想,尽管有些论述显得激进,看似哗众取宠,实则豁然开朗,对治愈玻璃心很有用。

让我们共读此书,开启自由幸福之路,并将你的阅读历程与感悟记录在萝卜奔上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本周自律阅读推荐被讨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