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儿上四年级,这学期转入一位新同学。每晚入睡前我习惯陪她聊聊天:
“听说你们班转来一位新同学,是吗?”
“嗯。”
“那他叫什么名字呢?”
“我不知道啊。”
“没找新同学聊聊天吗?”
“妈妈,我觉得我是社恐。”
啥?仿佛脑袋被扔了个雷,炸了一下。女儿平常确实是属于安静、内向、不善言辞的,但不至于社恐吧?!怎么办??
还好,最近看的《“没话找话”指南》一书可以解决这个烦恼。书里说:“闲聊是治疗“社交恐惧症”的良方。”
闲聊治疗社恐?是的!没听错!神奇!感觉根本不着边的两件事竟然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原来只要闲聊这么简单!
本书作者[加]克萝尔·弗来明,美国西北大学语言沟通障碍学博士、语言病理学家,世界强企业的沟通顾问,曾开设诊所治疗沟通障碍的特殊人群,有着30年极其丰富的从业经验。
在《“没话找话”指南》这本书里,作者主要讲述了闲聊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社交手段,聚焦闲聊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简单易操作的练习,让你通过闲聊过渡到交谈主题,能够在社交场合获得自信,感到轻松,克服社交恐惧症,拉近彼此的关系,将“他们”变成“我们”。
而这同样适用于孩子的培养,接下来就来聊聊怎么让孩子赢在社交的起跑线上吧。
一、什么是闲聊?
试着想象一下面对不同人群的交流场景:
如果你是位培训师,上培训课时在台上给听众讲课以及互动的场景;培训课讲完,晚上与同学聚会,在聚会上你们交流的场景;
如果你是位主播,在直播间与网友交流的场景;直播结束,与办公室同事聊天的场景;
如果你是位主持人,在主持台上和嘉宾、观众互动的场景;主持结束回家后,和家人交流的场景;
如果遇到两位陌生人,一位向你推销产品,一位要跟你搭讪时的不同交流场景;
还有你去美容店、加油站、理发店等,跟里面的工作人员交流的场景;
……
你认为哪种情况是闲聊?哪种情况更舒适,轻松,没有目的性?你更喜欢哪一种情况?
大家一看都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所以,在书里作者说:“闲聊是一种轻松、愉快、安全的语言交流形式,让人们有机会在发展深层关系前相互了解。”
如果想和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在社交上有进一步的发展,闲聊这种语言交流形式是非常好的选择,它让人轻松、舒适、愉快、没有负担,却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让原本陌生的俩人变得亲密。
就好比,闲聊是开始社交之前的“开胃菜”,爽而不腻,又不影响接下来享受“大餐”,并最终圆满离场。
二、为什么闲聊是治疗“社恐”的良方?
“社恐”是社交恐惧症的简称,又称社交焦虑障碍。其特征是当处在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时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害怕,怕被别人注视或否定的评价,担心在他人面前出丑或遭遇尴尬,因而尽力回避。
很显然,首先这是一种令人感到害怕、焦虑的社交行为,因此,社恐的人会更讨厌和陌生人进行交流,他们之间隔了一堵厚厚的墙。
这堵墙让你与人交流时感到不自在,紧张、焦虑、讨厌,想躲避。
有时候不是不想和别人交流,经常因为是害怕别人对你的负面评价,转而抗拒,因此社恐人的表现可能有:跟一群不熟悉的人待一起感觉比打了一架还累;到新环境会害怕要重新认识新朋友;聚会中总是吃;不会维系友谊,导致和初中高中同学都不怎么联系;明明自己很孤单无聊,但有人约出去吃饭唱歌居然都拒绝了,只想一个人待在家里最舒服……
但是这堵墙如果自己不主动去打破它,它将无法自己倒掉。这时候闲聊就是最好的方法了。书里提到闲聊具有以下作用:
将人们聚拢在一起:因为人们都喜欢闲聊。
增进理解与信任:比如两个社恐的人通过闲聊可能都对彼此产生理解,进一步信任。
建立或保持友谊:有理解和信任后,建立或保持友谊就变成可能。
避免冲突:在轻松、舒适、安全的交流下,常常可以避免剑拔弩张的冲突。
了解不同观点:通过闲聊可能会知道彼此对同一件事情或事物的不同看法。
所以,我让我女儿通过闲聊的方式去慢慢接触她的新同学,以一种轻松、舒适的方式同她交流,然后建立友谊,慢慢地消除同新同学社交的不安感,改善她的“社恐”。
社交沟通的目的是将陌生人变成朋友,闲聊可以建立关系和友谊,通过轻松的方式打开社恐这张害怕的网。
三、怎样培养孩子成为闲聊高手?
作者在书里提到有次参加一个家庭圣诞宴会,遇到了一个12岁的年轻人,他坦率的社交风格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也同这位12岁的年轻人一样,有着轻松、坦率、游刃有余的社交能力呢?
像我女儿已经上小学了,书里作者建议家里要养成经常举办家庭聚餐的习惯。但是要注意在聚餐当中,家庭成员不能各自玩各自的,比如看手机等,不交流。在聚餐中,大家要面对面进行礼貌及真诚的沟通,比如经常用一些礼貌性用语,说说自己一天的生活等。
另外,可以经常向孩子提问题,记录和收藏她的回答,并鼓励她向我们提问,促进彼此的沟通,比如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教的课程,同学相处情况,跟她说说我们的工作趣事等。
还有就是经常说一些鼓励她的话,教她正确的社交礼仪和其他社会风格等,比如可以跟她讲讲我们的以前的学校生活,我们对于考试的想法等。
书里还对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培养给出一些建议,覆盖了从出生到成年的各个阶段,具体可以看书来详细了解。
所以,孩子是否能成为流利、轻松且富有魅力的闲聊高手,跟家里人的日常交流方式是非常有关系的,而且掌握了有效的社交方法,增加孩子社交的舒适度和流畅度,让孩子不再是“社恐”,这只是时间问题。
四、写在最后
人人都会闲聊但并不是人人都会成为闲聊高手;社恐众所周知,但知道闲聊可以治疗社恐的,不一定人人有数。
《“没话找话”指南》这本书带你了解闲聊这一知识,打破你对闲聊毫无意义这一错误认知,并提供具体、简单和可行的方法让你从社恐变为闲聊高手,从而成为社牛。
简单的两字,不简单的知识,不仅仅适合成年人,也适合孩子;不仅仅适合社恐的人,也适合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