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陈曦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行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一飞冲天,比如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等。中国心理咨询行业也因此进入发展快车道。大量资金开始注入线上心理咨询平台,使得有心理咨询学科背景或没有专业背景的“创业者”纷纷冲入心理咨询行业,希望在快车道上分一杯羹。
记者在手机应用软件商店里看到,有多款与心理咨询相关的App下载量都达到了百万级别,最多一款达到了多万。打开软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助理治疗师、ACI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情感导师等各种称谓让人眼花缭乱,收费也从二三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让人无从选择。
线上“话疗”并非万能
“其实线上心理咨询一直都有,只是以前网络没有这么发达,都是通过热线电话进行咨询。”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系教授陈清刚介绍,现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心理咨询的渠道更加多元化。
“线上咨询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需一个手机随时随地都能咨询心理问题,方便、快捷、高效的互联网产品属性让在线心理咨询成为很多人的第一选择。”陈清刚表示,特别是对于三四线城市甚至村镇的居民来说,通过线上方式,既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同时又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对于一些无需面询就能解决的问题,比如青少年学习压力问题、男女青年的情感问题等,通过线上“话疗”会更方便。
而且对于一些咨询者来说,在熟悉的环境中会让他们更有安全感,因此也更容易敞开心扉。还有的咨询者觉得,通过电话、文字、视频隔着网络有助于消除“病耻感”。
“虽然线上心理咨询方便快捷,但和面询相比也有其局限性。”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治医师邹琳认为,咨询者和心理咨询师面对面的交流,会有一种天然的连接感,更容易共情。而且更重要的是,面询时咨询师可以在过程中,捕捉到咨询者轻微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变化,比如一个眼神或是一个小动作,从而更有益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尽管现在线上咨询比热线电话多了视频交流,但隔着屏幕,咨询师很难从根本上让咨询者放下心理芥蒂,也很难通过细腻的神情变化,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某种程度上,要想在线上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要比在线下难度更大。”邹琳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大学生患者,有双相障碍倾向,她在线上咨询的时候,只表现出抑郁的状态,因此被心理咨询师按照抑郁进行心理疏导。但是其情绪亢奋的状态通过视频表现得并不那么明显,因此让咨询师误以为是抑郁症好转。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在线上从事心理咨询,更需要有大量专业经验的沉淀。
而且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对咨询场所也是有严格要求的。有些咨询者可能会选择不适当的场合,比如周围有家人或者环境嘈杂,导致其不能完全说出真实想法,从而严重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
“此外,也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通过线上解决。”邹琳介绍,比如一些精神障碍,如强迫症、恐惧症,通过单纯的线上咨询很难得到改变,需要采用“暴露疗法”进行治疗,而暴露疗法的操作线上无法进行,必须面对面才有效果。此外像精神动力学治疗中的释梦、自由联想以及催眠治疗等心理治疗,在线下进行效果才会更好。
缺乏硬性职业准入门槛
目前虽然有心理咨询注册系统,但还没有一个硬性的职业准入标准及规范化的监管机制。”陈清刚介绍,很多职业明确需要资格证才可以从业,比如医生需要有医师资格证,会计需要有注册会计师证等。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却不是心理咨询师职业硬性的准入标准。这就意味着,存在相当数量的没有经过心理咨询师资质认证或没有经过心理咨询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从业者。
目前在心理咨询平台见到比较多的心理咨询师的头衔是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这些头衔是年以前由人社部颁发的,当时国家将心理咨询师认定为技能人员。但在年,人社部发布的()68号文件《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里,正式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名称。
“年以后,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在中国心理学会取得注册助理心理师、注册心理师以及注册督导师。此外还有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证的心理督导师。”陈清刚说,目前心理咨询的需求量巨大,很多从业者并未在注册系统中。
尽管心理咨询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没有门槛,但心理治疗是有门槛的,按照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可以进行心理治疗,但只有精神科医生才有处方权。心理治疗师需通过国家卫健委考核认证,取得职业资格证。
需尽快制定行业标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众心理咨询需求暴涨。同时居家模式让不少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从中看到了商机。由于当前网络心理健康服务缺少相应标准,因此很多平台打着心理咨询的旗号,进行着半专业的甚至不专业的“心理忽悠”。
记者打开几个不同的心理咨询App,感觉其专业度冰火两重天。一般比较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会清晰地标明咨询师和用户进行一对一的有偿咨询的形式,如文字、语音、视频等;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咨询经验、所在地等信息;不同咨询师的咨询价格等。但有的心理咨询平台看着就有点不靠谱,挽回专家、情感专家、灵性催眠导师充斥其中,咨询的项目也是五花八门——有摆脱单身、失恋陪护这种情感问题,也有焦虑症、强迫症、疑心病等心理疾病。不过这些咨询平台的“专家”价格便宜,五六十元价位的“专家”最受欢迎,很多都是累计销售上百小时以上。
面对咨询者,这些不靠谱的线上咨询也是套路满满。比如有些解答夸大其词,并断章取义危言耸听。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咨询者认为有心理疾病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随时会威胁生命,并引导其到咨询师的线下机构就诊。在线下,咨询师往往会推荐很贵的定期心理疏导套餐。
“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可能会误诊耽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病没治好不说,还花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邹琳举例说,前不久一个36岁的咨询者,产生严重失眠、抑郁、焦虑症状,通过沟通她发现这位咨询者的症状是因为单位工作压力大和孩子青春期导致的,并不是抑郁症。通过四五次心理咨询疏导,咨询者症状消失。但如果不专业的人将其诊断为抑郁症,那就要使用药物治疗,既花了冤枉钱又没有对症。
“此外,对于线上心理咨询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价体系标准,医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由物价局定价,明确规定了不同时长对应的价格。”邹琳介绍,在天津,医院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50分钟价格只有—元,而很多平台标价少则五六十元,多则0元。
“心理咨询作为非常重要的助人手段不但可以缓解大众的心理困扰,还可以给职业人群进行心理减压,对大众心理健康促进以及提升全民的心理健康素养有很大帮助。”陈清刚表示,心理咨询行业需要更加规范化的管理。受限于现实条件,医院很难自建自营网络服务平台,未来“商业网络平台+医院”是大方向,但是对从业门槛、资质、收费标准等细分领域的行业标准必须尽快制定。一些倾听服务和心理缓解咨询活动虽非医疗行为,也应要求对从业人员实行平台后台实名制。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