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什么是恐惧症?怎样克服恐惧症?
A:
当代年轻人的文化中,恐惧仿佛成为潮流,隐隐有“万物皆可恐惧”的势头。
一个名叫Fearof的网站就曾尝试罗列恐惧症类型,惊人的是,数量竟然高达上百种。
其中部分恐惧源小众到常人根本无法理解,比如香蕉恐惧症、鸭子恐惧症、肚脐恐惧症等等...
为什么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恐惧症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恐惧症
恐惧症,又名恐惧焦虑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亚型,CCMD-3里指出,诊断患者罹患恐惧症必须符合四个典型表现:
●对外界某些客体及处境强烈恐惧
●发作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
●有回避型行为
●知道恐怖过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恐惧和恐惧症是两回事。而判断自身恐惧达没达到“症”的地步,关键在于这份恐惧是否损害社会功能。
以尖嘴恐惧症为例,如果看到或者想到鸡、鸭、鸟等尖嘴生物时:
感到强烈的不安与焦虑,甚至出现呼吸不畅、头晕呕吐、全身乏力等躯体症状,基本可以确定发展到“症”的地步;
但是如果只是心里感到稍微不适,情绪和行为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那可能只是你大脑中的杏仁体告诉你“面前的事物有危险”。
恐惧症的分类
虽然网络上广为人知的恐惧症种类能达上百种,但实际上被CCMD-3承认且保持的,只有3种,它们分别是——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特定恐惧症。
场所恐惧症
有些人参加公共广场集会或群体性狂欢时,会产生恐惧心理,认为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安全无法保证,没有人可以对他们实施救助。
他们甚至可能出现晕厥、呼吸困难、行为无法自控的情况。只有迅速离开相应场所,病症才会缓解或消失。
为了回避这些环境,他们喜欢将自己封闭在家,或者只在家附近活动,正常社交被干扰。
常见恐惧源:
●人多拥挤的商场、马路、市场
●密闭的电梯、公共汽车、飞机
●空旷的公园、郊外
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类人群害怕被审视、被评价,所以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具有强烈的焦虑恐惧感。
因为可能会出现脸红、发抖、流汗、结巴等躯体反应,所以他们会极力回避以上场合。
讲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混淆社交恐惧症和场所恐惧症。区分它们的关键在于,场所恐惧症恐惧的是特定的空间;而社交恐惧症恐惧的是特定的情境。
一个简单的例子,社恐症患者独自在空旷野外,不仅不会感到害怕,甚至可能觉得很舒适。
常见恐惧源:
●公开场合讲话、进食
●和他人交流,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属熟人
●人流多的场所
特定恐惧症
特定恐惧症的定义和它的名字一样,即对于特定的事物或情景感到恐惧,它的分类比较多,DSM-IV明确提出将其划分为五种亚型。
●动物型
对动物和昆虫的恐惧,如蛇、老鼠、猫、狗等,部分人群甚至连动物的图片都不能看见。
●自然环境型
对高处、暴风雨和水的恐惧。
●血液-注射-损伤型
常见的有晕血、晕针、惧怕伤口,对疾病、就医感到恐惧也归于这一类。
●情境型
对公共交通工具或密闭场所的恐惧。
●其他型
不包括以上四种恐惧在内的其他恐惧,如呕吐恐惧症、肚脐恐惧症。
恐惧症的应对方法
识别触发因素
战胜恐惧症的前提是要识别触发恐惧的因素,你恐惧的究竟是一种想法、情景还是感受,只有了解清楚自己恐惧的根源才能针对性的解决。
认知转变
认识自己的恐惧是非理性的,当面对触发恐惧的因素时,不要排斥情绪的产生,面对它并尝试自我安抚,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专注于缓解强烈的生理反应,从而避免情绪失控。
暴露疗法
事先不进行任何的放松训练,想象或者直接将自己暴露在触发因素之中,反复递进,从最轻的恐惧逐步向最重的恐惧过渡,继而实现减轻身体反应和情绪感觉。
当然,如果病症已经非常严重,建议还是及早寻求专业帮助,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进行调节。
恐惧症是一类较轻的神经症性障碍,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有85%-95%的患者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所以希望你能逾越恐惧的心魔,迈出勇敢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