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们几个妈妈带上孩子组织了旅游,由于孩子们年龄差不多大,他们很快就玩在一起,唯独琪琪这小女孩紧紧地偎依在妈妈身上,不敢抬头看人,而且怎么也不肯和其他小朋友玩。
有一个稍大一点的小男孩,主动跑过来拉起琪琪的手说:“小妹妹,来和我们一起玩丢手绢。”
“我不要!”只见琪琪迅速甩开小男孩的手,躲到妈妈身后。
“琪琪,跟哥哥去玩吧,你看,大家玩得多开心啊!”妈妈劝琪琪。旁边的一位宝妈也劝琪琪:“是呀,琪琪,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吧!”
那位懂事的小男孩没有放弃,绕到琪琪妈妈身后,再一次热情地抓住琪琪的手:“走吧,和我们一起玩吧,小妹妹!”
“不要!不要!我不去!”琪琪突然尖叫起来,狠狠地推开小男孩,抱住妈妈的大腿哭起来“我要妈妈抱!妈妈抱!”
小男孩吃了一惊,呆呆地在原地站了几秒钟,很无奈地跑开了。旁边的妈妈们有些诧异,琪琪妈妈不好意思地和大家说:“孩子平常都是放老家爷爷奶奶带的,胆子小。奶奶腿脚不方便,很少和孩子出门,所以孩子经常一个人呆在家里,不怎么跟外面的小朋友接触,”
“这可不行,这样下去,孩子会得社交恐惧症的。”一位心直口快的宝妈说,
“社交恐惧症?”琪琪妈妈吃了一惊。
01.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这类人群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这类人群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和特殊恐惧症三种。
社交是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有的孩子怕见生人,甚至与熟人谈话时都感到紧张、脸红、羞怯,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合。有时还会口齿不清、口吃、不敢抬头看人。就像上面琪琪小女孩,害怕陌生人,在人多热闹的场合显得非常害怕,紧张。
有些人严重时,在与人交往中会出现惶恐不安、出汗、心跳加快、手足无措等现象。这些现象称之为“社交恐惧”。
02.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有社交恐惧症?
心理学研究证实,儿童产生社交恐惧症主要有两种原因:
一是先天遗传: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社交恐惧症,那么孩子的概率要比其他孩子高出十倍多。
二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假如孩子生活在一个关系紧张、敏感的家庭中,例如夫妻不和睦、婆媳经常吵架等,孩子长期生活在不快乐、敏感的家中,孩子就容易封闭自己,进而发展不愿意和任何人交往。当然,大人的过度溺爱和保护也是使孩子产生社交恐惧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过度担心人贩子而禁止孩子与陌生人交流的做法就会让孩子害怕一切陌生人,进而发展为社交恐惧症。
另外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常受到大人的批评,有时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过错而遭到大人的过分严厉的训斥,甚至受体罚;有时则因为大人情绪不好而毫无道理地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这种家庭里,心里便产生惧怕心理,孩子甚至不能辨别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也会发展为社交恐惧症。
03.对于有社交恐惧症的孩子,家长的教养方法是什么?
虽然社交恐惧症与一个人的智商没有关系,但却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情商,影响孩子长大后的为人处事。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通常会被认为孤僻、难以沟通或者缺乏团队精神,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生活与家庭的幸福。因此,我们作为父母,要尽早发现并帮助孩子解决这一问题,让他们学会交朋友,并因此获得快乐与幸福感。那么家长具体的教养方法是什么呢?
1.早期的亲子互动特别重要
很多爸爸妈妈生孩子之后忙于工作、忙于事业,很容易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亲属去带。这样的婴幼儿早期的母子依恋或者亲子依恋关系建立不当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只是一个伏笔,慢慢地会引导孩子出现更多的情感障碍,包括社交障碍或者社交恐惧症.
所以爸爸妈妈尽可能避免婴幼儿时期出现分离焦虑,尽可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支持。凡是来自爸爸妈妈的正面的心理支持越好,所以早期爸爸妈妈用一种积极、坦然的心态来促进和支持儿童的心理成长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不是忽视、无视,或者忙于工作、忙于生计,没有时间来照顾孩子。
2.为孩子提供一定的交往机会
家长尽量利用下班和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接触得多了,孩子的陌生感和羞涩感就会慢慢消除,胆子就会越来越大,与人打交道时才会越来越自信。也可以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去”。比如,让孩子参加各种夏令营等集体活动。家长还可以把孩子的同学、小伙伴”请进来”,比如,让孩子把同学、小伙伴带到家里来玩耍、聚会。
3.让孩子多说话
家长平时在家跟孩子多做练习交流,可以通过笑话,讲故事让孩子体会到说话交流的乐趣。也可以先让孩子与亲人交流,找一些话题轻松、气氛活跃的话题进行交谈。慢慢让孩子学会在讲话时要正视别人的目光,并告诉他这是礼貌。当孩子说的不好时候,父母及亲人要多去肯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不要让孩子觉得胆怯、压抑,时刻给孩子营造交谈轻松愉悦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