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孩子失语,警惕选择性缄默症
TUhjnbcbe - 2024/3/4 16:57:00

在家如常人,在外哑无言的小女孩

一对夫妇带着13岁女孩进入我的心理咨询室,孩子低着头,眼睛不看人,双手臂紧紧贴着大腿两侧的裤缝,显得姿体很僵硬。咨询的前20分钟我问女孩的基本信息和其他任何问题,结果是“三缄金口”、概不作答,且一直直挺挺的坐着,低着头,不看着我。

图片来源于微电影《悄悄画》

不得已,我邀请父母进来,直接向父母问起孩子情况,他们说道:“我家孩子在家说话交流很正常,且能够做任何与年龄相仿的事情。但是从3岁上幼儿园开始,去学校或是其他公共场合,就闭口无言。

老师如何问话、劝诱都无济于事,就是不开口说话,且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性也很差。由于孩子成绩一向可以,我们觉得这个只是因为孩子性格内向胆小,等到孩子大了应该就能放的开了,所以一直也没当回事。

可是今年上初中后,她的班主任上课点名让她回答问题,发现她完全不说话。多次点名后,孩子现在变得有些不敢去学校,说害怕班主任点名,因为自己不说话班主任会不喜欢自己,同学们也会笑话自己。

我们担心这样下去孩子真的不愿意上学了,就想着赶紧过来看看心理医生,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让孩子变得外向一些,上课时能回答老师的问题。”

凭经验和观察,我判断孩子并不是性格内向的问题,而是属于儿童情绪障碍中的“选择性缄默症”。

什么是选择性缄默症?

图片来源于微电影《悄悄画》

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Mutism,SM)临床上较为少见,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是以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病症,在小学中的流行率0.2%~2%,大概是个孩子中就可能有一个孩子。多在3~5岁起病,女孩比较多见。

图片来源于《稚桥教育》

选择性缄默症患有之后却很难发现,因为在普通场合(如家庭),他们往往都很正常,可以顺畅地对话。而在特定场合中(如学校等社交场所)他们就不说话,呆在角落,独自害羞与焦虑。

回到了孩子们的舒适区,家长问孩子不说话的原因时孩子可能往往只会说:“我不想说话”、“我害怕”或者会用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来隐瞒:“我嘴巴疼,不想说话”。并且孩子本身表达能力就不强,很难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所以对家长而言很难会意识到孩子需要帮助,只会觉得孩子是因为害羞才不说话,一不小心也就忽视了。

图片来源于电视节目《孩,好吗?》

一些比较严格的家长甚至会对孩子进行强迫与责骂,但这种行为无论是对有这种症状的儿童还是对性格比较内向的普通儿童都是一种伤害。在无心之时刺伤了孩子的内心,可能会让孩子进入恶性循环,越来越封闭自己,然后逐渐关上内心的大门。

选择性缄默症产生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电视节目《孩,好吗?》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产生选择性缄默症的原因,但可以大概总结以下几类原因:

生理因素

●有可能是和语言相关的器官发育缓慢或者发育障碍。

●也有可能是大脑中负责自我保护的器官太过于活跃导致的。

图片来源于《费米研究所》

心理因素

●有可能是遗传因素。意思是由于父母或家族成员有焦虑倾向,因此孩子先天遗传了焦虑失调的倾向。在众多心理学研究中已经证实这种症状的基因是可以像糖尿病或者是心脏病一样遗传的。

●还有可能是先天的羞怯气质导致的。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赖等性格特征。有些孩子在婴儿时期就会有羞怯的行为,比如对陌生的环境十分戒备,害怕甚至恐惧。

家庭社会因素

●有家庭封闭,很少接触外界造成的,长期的“老—小”关系。

●也有父母过分溺爱、保护或初次离开家庭,环境变动等而起病;或者不稳定的家庭环境比如父母吵架、父母离异;或者是孩子被忽视,被冷漠对待,都有可能导致选择性缄默症的发生。

●如果父母有说话障碍,也有可能导致孩子不说话。在临床工作中我曾经遇到一个案例,是由于父亲患有口腔癌,所以导致了孩子选择性缄默的发生。

●而社会因素则有可能是在早年孩子因为社会环境而有过难堪或者是受到严重刺激的经历导致了孩子的退缩以及逃避。而当时如果没有及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就有可能导致选择性缄默症的发生。

家长应该如何做?

图片来源于《稚桥教育》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行为障碍,常发生于有社会焦虑症、非常害羞的孩子,因极度焦虑而表现沉默不语。所以此沉默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鼓励和行为引导来减轻孩子的焦虑。对此我们家长可以这样做:

01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爸爸妈妈应努力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避免给孩子带来不良的精神刺激,以便孩子能放松地生活。同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多运动。

02淡化问题

淡化孩子的言语问题,过分的强调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如果成人对孩子的“沉默”表现出极大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失语,警惕选择性缄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