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恐、社死之后,又一个和社交相关的新词火了起来:社交牛逼症。它在x音上的话题播放量累计超过20亿,堪称顶流。
当然,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不是那些为了故意博人眼球,在大街上介于有病与没病之间的短视频,而是这个词背后的现象与本质。
这种应当属于社交恐怖主义
社交牛逼症到底是什么?已经有许多人解释过。有人说,它是社交恐惧症的反义词;有人说,它是自来熟、不怕尴尬;也有人说,它的本质就是两个字——东北。但不论如何,它的本义其实并不复杂,指的就是一些能助人交际、左右逢源的特质。
对游戏人来说,社交牛逼症又有什么样的意义?据葡萄君观察,那些有社交牛逼症的游戏人,通常有以下三种正面特质:
01
开朗
首先,外向的性格肯定是最容易被感受到的特质。在游戏行业,工作环境和对接人发生变化是很常见的事,而社交牛逼的游戏人,往往能以最快的速度和周围人打成一片。
在举止得体的前提下,他们会全自动暖场、接梗,也不怕在团建时表演节目……如果你是社交恐惧症患者,一位社交牛逼症患者一定会让你少很多顾虑。比如害怕冷场、说错话等等。
这样的气氛组,对研发团队来说可能不是必须的,但肯定能让日常工作更加欢乐。尤其是对于经常需要头脑风暴的项目组来说,每次会议都可能变成欢声笑语的相声专场。
02
高情商
其次,他们并非咋咋呼呼,而是能和任何人都保持友好相处。一方面,他们善于观察他人和唠嗑,有强大的精力投入社交,并且还会适当地把控边界感;
另一方面,他们也时常保持着真诚、友好的相处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但很少与平级同事起争端,还能和上级交流得更加轻松。
03
高效沟通
最后,这种强大的社交能力,在游戏研发中的最大助益可能就是高效沟通。尤其是对执行层的成员来说,需求对接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太多误解和无效沟通,以至于职场上出现了糊弄小组、阴阳怪气学者,以及向任何需求妥协的躺平人士……
而有社交牛逼症的那些人,往往在执行力强大的同时,也能最大化避免一些勾心斗角的情况出现。
如果要问在游戏行业,哪个岗位的社交牛逼症患者最多,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说制作人。毕竟涉及到路演、拉投资、演讲、带团队……你会很难想象一个社恐的人如何兼顾这些事情。他们之中的活跃者,或许还能在业余时间讲讲脱口秀什么的。
左边这位《脱口秀大会》选手,还真就是游戏制作人
而对其他绝大多数岗位来说,社交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助益。因此,也有不少人被迫接受锻炼,硬是逼着自己调到“营业模式”,来应对那些需要社交的场合。
这些人之中,有些成功转变为社交牛逼症患者,但也有一些是“装出来”的。他们往往会下意识地应对社交场景,但代价却是大量内耗造成的身心疲劳。
不过说到底,社交能力与业务能力还是两回事。如果空有社交牛逼症却做不好工作,就只能应了那句“你是个好人,但终究无用。”
身处游戏行业,你见过哪些社交牛逼症的典型案例?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