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总是害怕错过什么3招,让你摆脱错失恐惧
TUhjnbcbe - 2024/5/14 17:08:00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药 http://www.znlvye.com/m/

早上起床刷朋友圈,一定要翻到昨天晚上看到的那条为止。

自己并不感兴趣的文章,发现好几个朋友都有转发,你也会忍不住点开看看。

明明没有购物需求,一个全场5折的电商广告还是会吸引你的点击。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因为我们总担心错过些什么。

朋友圈刷到底是担心错过新鲜事,被广告吸引是担心错过优惠。

前几天我还看到一个新闻,因为疫情蔓延,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民众,都在疯抢卫生纸,甚至还有人为了抢卫生纸还拔刀相向。

这种疯狂的背后,其实也是担心错失的心理。而这种总担心错过什么的心理,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错失恐惧症”。

《焦虑心理学》一书这样解释的错失恐惧症:

“错失恐惧症”,也被称为“局外人困境”,它特指那种总在担心失去或错过什么的焦虑情绪。

也就是说,“错失恐惧症”是一种担心失去或错过的焦虑情绪。

01那我们到底在担心什么呢?

其一,担心做出错误决策。

的确,我们每一次的决策都是一次选择,不同的选择必然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追求决策的正确性并无不妥。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的需要去做一个决策。反而是我们受到身边的环境影响后才有决策的需求。

比如拿双十一来举例,我们很多人其实并不是非要在双十一购买什么东西,甚至很多东西完全没有必要,也就是说我们本可以不用做“买”或“不买”的决策。

但当我们看到周边的同事、闺蜜都在讨论和抢购的时候,似乎自己也真有了这个需求,自己也就不得不做出“买”或“不买”的决策。

而错失恐惧症的心理,这个时候就会跳出来提醒我们,这么低的价格,不秒杀万一错过了怎么办?万一以后用得着,但价格贵怎么办?

所以,为了防止自己做出错误的决策,最后还是点开了链接、收藏了商品、支付了订单。

这也是为什么“倒计时”、“秒杀”、“限量”等广告词,总是屡试不爽,次次有效。

其二,担心别人有而自己没有。

人都是一种群体性动物,我们天然的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可、被他人需要,如此我们才觉得自己是这个团体中的一份子。

正因为我们的这种群体属性,让我们时时刻刻都想尽量保持与他人的一致。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而自己没有的话,就会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

好几位同事都有的口红色号而自己没有,心理有种被缺失感。闺蜜们过年期间都去了国外旅游而自己没去,心理也有这种失去的感觉。

其实,我们也许只是与他人的选择不同而已,但因为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就觉得自己失去了别人所拥有的。

表面上看起来是攀比,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害怕失去与他人的一致性。

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就是失去。

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害怕的原因而行动,而并不是经过理性分析后真的有需求而行动。

其三,担心失去掌控感。

掌控感这个东西,非常的强大,当然也有必要。一个人没有掌控感就会没有希望和行动,没有掌控感也会没有安全感,更会焦虑。

正是它的强大和必要,让我们的下意识行为中,会尽力的避免失去它。

炒股票亏钱的人群中,有一种人就是因为害怕失去掌控感而亏钱。

原本一只有价值的股票,可能在买入后因为某些原因小幅度的下跌,很多人就会坐不住,不经过分析就抛售,忍痛割肉。

看起来是及时止损,实际上是因为担心下跌更多之后,自己失去对这部分财富的掌控感。

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分析,并不是理性的止损,而是心理上的担心,用止损来合理化这种担心而已。

非理性的止损,其实是害怕失去掌控感。

小结:

从这三点我们可以发现,担心决策错误、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和没有掌控感,是导致我们产生这种焦虑情绪的原因。

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自信、缺乏判断力,就很容易陷入到“错失恐惧症”中。

02从三个方面入手,避免陷入“错失恐惧症”

第一,行动前逆向思考,不行动到底会带来多大的坏处。

很多时候,我们在行动之前,并没有理性的思考自己到底为什么行动。更多的时候,我们盲目行动的原因是害怕落伍或脱离群体。

这种害怕导致的从众心理,会让我们在那一刻失去判断力,降低智商,因为我们不想成为“异类”。

古斯塔夫·勒庞就曾在《乌合之众》一书中说道:

“人一到群体之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我们往往很容易被收了智商税,就是这个原因。

那为了避免这种盲目的行动,我们就需要在行动前,用逆向思考的方式,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行动。

就像我们想要获得成功,通常的做法是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但查理·芒格却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去,我就永远都不去那儿。

意思是,他分析的是别人为什么会失败,总结出他们做错了哪些事,然后让自己避免陷入同样的困境。而不是别人为什么会成功,把我们常见的思维方式,反过来了。

这种把一些常见的思考顺序颠倒过来,从反方向来进行思考的方式,就是逆向思考。

1)从反方向质疑

当我们在面对一件事物的时候,特别的从与常规相反的方向去思考,质疑这件事真的有必要吗?

比如看见好几个同事都在讨论某东上抢购的半价活动,这个时候你的第一反应不是上去看看有什么东西,因为你很有可能经不住诱惑。正确的方式是启动质疑:我现在真的有什么需要购买的吗?

2)分清因与果

我们总是习惯从起因推导结果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从结果反思原因,但殊不知很多因和果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比如很多家长看见孩子天天玩游戏,然后就推导出成绩差,甚至把孩子的游戏机给扔掉。但成绩差的原因,并不一定是玩游戏,而是没有学习兴趣。

小结:

从众心理会导致我们害怕落伍,进而让我们盲目行动而陷入错失恐惧症,所以我们需要在行动前,通过逆向思考的方式,去判断行动的必要性。

第二,培养洞察力,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人都希望能对周边的事物能有所掌控,因为这样才能更有安全感,所以我们天然的害怕失去掌控感。

当我们在面对一件事物,但凡有可能失控,我们就会焦虑,进而会想办法通过一定的行为来改变这种焦虑,以达到心理的舒适。

而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事物的分析并不完整,但实际情况又要求我们需要尽快的做出选择。所以这个时候,一个人的洞察力就显得很重要了。

《洞察力的秘密》一书里面提出:

洞察力就是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是我们通过表面现象精准判断出背后本质的能力。

这种能精准判断背后本质的能力,能让我们快速的判断出某个东西是否真的是自己需要的,我们需要这个东西的本质是什么。

同时,一旦我们能够快速的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也能够降低我们的焦虑情绪,减少担心错失的心理。

具体怎么来提升自己的洞察力呢?

1)学会鸡蛋里挑骨头

有时候在面对一件事物时,也许难以找到突破口,也就陷入了只能看到表面的情况。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从事物的中去找矛盾,从那些看起来不合理的因素或自相矛盾的情况出发,就像鸡蛋里挑骨头一样去寻找矛盾点。

2)保持好奇心

缺乏洞察力是因为我们对问题的思考程度不够深入,而保持好奇心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要不断的问自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比如拿前面闺蜜们都去了国外旅游,自己也一定要去举例。

我们在思考自己想去之前,也许不是内心真的就想去旅游,因为我们应该都有那种去过某个地方,就觉得那个地方其实也不怎么样的经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问自己,自己是真的想要去吗?之前并没有想过要去,为什么这次有如此强烈的愿望呢?

当然,我不是说要禁欲,一定不能去,只是我们需要搞清楚这个行为的背后是什么。

小结:

有时候我们也许不是真的需要某个东西,也不是自己真实的愿望。培养洞察力,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避免陷入错失恐惧症。

第三,懂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总是害怕错过什么3招,让你摆脱错失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