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春节走亲访友,娃却不敢开口说话,找到这3
TUhjnbcbe - 2024/7/9 16:17:00

01引子:春节,孩子在亲朋好友前还能大大方方说话吗

眼看着春节就要到了,走亲访友是每年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对孩子来说,可能要面临着两种场景,一种是跟着父母到亲朋好友家拜年;一种是亲朋好友来自己家拜年。但不管是哪一种场景,孩子都不可避免要面对他人讲话,比如对客人打声招呼、对长辈说几句祝福的话。

这本来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基本礼仪,但对一些孩子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即便是父母在旁催促着孩子说:“快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拜年……”,更有父母甚至把怎么说的内容都给搬出来了,但孩子仍旧是一声不吭,不是躲在父母身后,就是支支吾吾地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曾经在家中的伶牙俐齿,此刻画风大变,竟变成了“欲语还休”。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孩子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除家里之外的外部环境坚决闭口不说,但只要是在家里或是换个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等等,就像打开了话匣子,说话大方自如。有人把这种情况定义为“儿童社交恐惧症”。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情绪上的障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都会伴随着一种强烈的恐惧或焦虑,而不敢开口说话。

具有这种情况的孩子其实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

在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在亲朋好友前还能大大方方说话吗?这就要看我们的家长是如何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如何采取恰当及有效的教育措施了。

02在公共场合害怕讲话的孩子和社交恐惧症到底有多远的距离

“社交恐惧症”这词,乍听起来似乎是专业术语,会不会艰涩难懂?实际上稍有一点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的父母都能理解。简单来说,就是指孩子在获得正常的语言功能之后,在某个或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因为精神因素而表现的沉默不语。这种特定的社交场合一般包括公共场合或面对不熟悉的人等等。

那是不是所有的在公共场合下不敢讲话的孩子都和社交恐惧症有关?那也不见得,这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具体分析,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如果长期在公共场合从不开口的孩子,和社交恐惧症其实就只有一堵墙的距离,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视。

一般情况下,出现有社交恐惧症的孩子往往不会主动告诉父母,这就要有赖于父母日常的认真观察。如果发现孩子在公共场合或与不熟悉的人相接触的时候,没有像平时那样正常开口说话,反而出现局促不安、表情动作都很不自然、手足无措等现象,这基本就可判定孩子有或社交恐惧感。

孩子如果在公共场合或面对不熟悉的人等场合下害怕说话,大多源于他们在心理上的某种障碍或恐惧,导致他们“金口难开”。但在另一个场合比如在家里,同样的孩子却有着大相径庭的表现,后者常常表现为言语交流正常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出色。

从心理学上来说,孩子若出现社交恐惧症,其原因并非是躯体疾病所致,属于心理障碍的范畴,与孩子的性格、成长环境、心理因素及父母的养育方式等因素都有关。

我们常说的社交恐惧,就是孩子害怕在众人面前出现,害怕被他人注意,因此就极力避免众人面前尤其是陌生人面前讲话。但越少机会讲话,对孩子来说,就越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孩子也就越不敢开口说话,形成恶性循环。

前不久,我身边有位朋友就和我分享了他的孩子在这方面的情况。他告诉我说,他的孩子在家里很活泼开朗,就算是打电话给爷爷奶奶,那也是说不完的话,而且说得相当的流畅老成。但只要是在公共场合讲话,或者是面对不熟悉的人,即使是他自己也都知道该怎么去说,家长也认为孩子在说的方面是没有任何技能上的障碍,但不知为何孩子就是不敢轻易开口说话。这让朋友百思不得其解,感到很是苦恼。

这种社交恐惧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有关专家研究发现,是和父母的养育方式、孩子的性格等有关。而孩子的性格又和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谓社交恐惧、不敢在公共场合下讲话等问题,都与孩子三岁之前在家庭中接收到的家长尤其是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

比如父母对孩子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大量充斥着诸如“这孩子见人就是不愿讲话,真是没出息!”、“你怎么还不说话,赶快说呀”、“你怎么变成哑巴啦”之类的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更是加剧了孩子在公共场合下不敢开口说话的症状。

03孩子在公共场合为什么害怕说话

孩子在公共场合为什么不说话,也就是孩子的社交恐惧是如何产生的,这是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好好研究的一个首要问题。

能够导致孩子社交恐惧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孩子对自我认同感的降低。很多家长也许没有意识到,有时家长一个无心的举动或一句不中听的话,都有可能让孩子变得害怕说话。

有个七岁多的小女孩,一向都和妈妈的关系特别的亲密,小女孩本身也很活泼可爱,在公共场合从不怯场,能说会笑。但有一次,小女孩因为在回答某个问题时,把答案说错了,被妈妈当众狠狠批评了一顿,当时小女孩是眼含热泪,不可思议地看着妈妈。自那次之后,小女孩就特别害怕再说错话,因为特别怕失去妈妈的爱。从前大方自信的小女孩现在面对别人说话的时候,都不敢正眼看着对方,却总要回头看妈妈的表情,久而久之,小女孩越来越害怕在公共场合说话,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实际上,孩子在公共场合害怕说话的成因有很多,具体来说,其形成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性格方面的原因所导致

孩子在学校不说话,有一些是性格方面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在性格上往往表现出过分胆小、害羞;在遇到让自己受委屈的事情,或是被批评和指责,他无从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有时只能选择用沉默不语的方式来应对这样的情况。

二是孩子在某次或某几次回答问题的时候遇到过挫折,又没有及时得到来自家长或老师的有效干预

比如,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提问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某一次没有回答好,受到同学们的耻笑,如果老师又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那么孩子就会在心理留下一个小小的阴影,出现害羞、内疚这些消极的情绪,对自己能否说好话失去了信心,最后干脆就保持沉默不说了。

三是与父母的养育及家庭的氛围密不可分,这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心理学家多年研究发现,许多成年人过分拘谨都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童年成长时期,这与父母的养育和家庭氛围有很大的关系。父母一旦采取了不正确的养育方式,比如在人前教子等等,往往会造成孩子的紧张情绪,倾向于沉默寡言,在公共场合下不爱说话。

父母与孩子亲子沟通不和谐或沟通时间严重不足,孩子又经常受到父母的指责,也是孩子患上社交恐惧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过随着孩子经常出入更多的公共场合,接触更多的人,孩子的紧张焦虑情绪也会逐渐降低,社交恐惧感自然也会得到降低,趋向于正常。

04哪些行为是我们为人父母者需要引起注意的

一些不当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患上社交恐惧症,因此,父母在引导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要减少一些不当的行为。比如,以下九种行为就需要我们为人父母者注意的:

一、如果发现孩子语言出现的时间比正常同龄人孩子要晚很多的话,父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观察成因;二、父母对孩子在公共场合下不敢开口说话的情况,要采取接纳和耐心等待的态度;三、不要过分单纯依赖于行为矫正或是行为暴露法,而没有对孩子的情绪、自信心等方面进行调整;四、不要总觉得是孩子自己的问题,父母要先从家庭教育上去找问题,发现问题则要及时去调整;五、不要过分依赖于用奖励等来促进孩子的表达;六、对于在外不爱打招呼的孩子不要过于强制,顺其自然就好;七、犯错误本身也是孩子自我学习和成长的途径,无论孩子的表达是否正确,父母都要对孩子给予相应的肯定,以这种方式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八、不随意给孩子贴上不爱说话的标签;九、不要因为出于各种担心,而剥夺了孩子正常的社交活动。

05如何帮孩子消除公共场合社交恐惧症

当我们发现孩子在公共场合不说话的时候,首先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孩子,既不轻视这件事,也不要过于紧张。

●对父母来说,父母不妨先从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入手,帮助孩子消除公共场合社交恐惧症。

1、多给孩子基于过程的鼓励和积极的心理暗示,特别是当孩子主动与父母交流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报以鼓励的态度,让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认可,树立说话的自信心;

2、父母与孩子的每次交流就是最简单的、也是孩子最容易学会适应的社交模式。因此,父母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平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在交流中发现孩子的亮点就不断地给予鼓励,以此激发孩子的信心;

3、尊重孩子的人格,把他当作一个人格独立的孩子来看待,并告诉孩子,不要太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只要做好自己就行;

4、尽可能多地带孩子去参加家庭聚会或社交的场合,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地让孩子慢慢学会适应社交上的恐惧。比如在春节走亲访友期间,就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锻炼;

5、引导孩子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语言,平时注意训练孩子吐字清晰并大声说话,引导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用大胆而自信的目光正视别人。

6、发现孩子的负面行为,切忌给予强化误导。比如发现孩子在他人面前不敢说话,就对孩子说些“这孩子怎么这么胆小,不敢说话”之类的语言,这种不当的语言只能是对孩子产生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我就是不敢说话;

7、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和好朋友结成对子。他会在不断地互动中学习如何主动表达。

●对孩子来说,可以在如下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调整。

1、调整自己的性格,不要过于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节走亲访友,娃却不敢开口说话,找到这3